嘉靖太平志_物産
明・嘉靖太平志・卷之三・食貨志・物産
✔️糓(穀)之類
稻 | 《異物志》云:丹丘糓(穀),夏、秋、冬 三 熟,夏熟 曰 早禾,秋熟 曰 中禾,冬熟 曰 晚禾。 |
早禾 | 蒙裏白,一 名 梅裏白,糓(穀) 有 芒,又 名 糯米白,色 如 糯米。 隨犂(犁)歸,一 名 六十日。 占城,種 来 自 占城。 九十日,滿 三 月 而 熟。 旱稜,宜 髙(高)田。水稜,宜 下田。 |
中禾 | 紅地暴,一 名 紅婢暴,米 紅。 白地暴,米 白。 班(斑)地暴,糓(穀) 班(斑)。 八月白 烏散 金褁(裹)銀 遅(遲)青 稈地暴 早糯 糖糯 烏節糯 |
晚禾 | 白粘籼 黄才籼 纏枝籼 烏觜籼 櫻珠籼 黄板籼 白香籼 釣竿籼 白錦,一 名 白堇。 烏稜 南稜 黄糯 西糯,一 名 細糯。 麻糯 矮子糯、臙脂糯,一 名 荔枝糯。 混酒糯 𭔃(上冖下竒,寄)生,以 寄種 早禾 中,故 名,一 曰 晚兒。 金城◯水郷(鄉) 畏水,晚稻 少;山鄉 畏旱,晚稻 多;宋・大中祥符 五年,以 兩浙 微 旱,使 於 福建 取 種 三萬 斛,分給 種之,今 土 俗 謂 之 百日黄,糓(穀) 之 種類 雖 多,總 其 目 曰 秔、曰 糯。《爾》所 謂 黏 與 不黏 者,是 其 别云。 |
稷 | 稷 為 五糓(穀)之 長,北方 所 謂 穄米,其 秔 者 宜 為 飰,其 糯 者 宜 為 酒。 |
黍 | 粟 與 粱 相類,其 顆粒 大 者 為 粱,小 者 為 粟。今人 多 不 能 辨。《唐本》注 云:粟 類,多 種 而 並 細 於 諸 粱。北 土 常 食。陶𨼆(隱)居 曰:凢(凡) 云 粱米 多 是 粟 類。惟 其 牙頭 色 異 為 分别 耳。蘇恭 云:青粱 糓(穀)穗 有 毛,粒 青,米 亦 微 青 而 細 於 黄、白米 也。黄粱 穗 大,毛 長,糓(穀)米 俱 麄(麤) 扵(於) 白粱。白粱 穗 亦 大,毛 多 而 長,糓(穀) 麄(麤),扁 長,不 似 粟之 圎(圓) 也。 |
麥 | 麥 有 三 種,有 大麥、小麥、米麥。米麥 顆 大。《本草》所 謂 穬麥 也。俗 呼 祼麦,亦 謂 之 大麦。云 小麥 有 赤、白 二 色。又 有 茴香麥、早齊、光麥,皆 小麥 也。《本草注》謂:北地 麥 秋 種,冬 長,春 秀,夏 實,得 四 時 全 氣,故 無 毒。南 地 麥 冬 種,春 秀,夏 熟,少 一 氣,故 有 毒。 |
麻 | 胡麻,即 脂麻 也。以 其 種 出 於 大宛,故 云。胡麻 與 白油麻 為 一等。《圖𦀇(經)》云:胡麻,巨勝 也。陶𨼆(隱)居 云:其 莖 方 者 為 巨勝,圎(圓) 者 為 胡麻。巨勝 者,大勝 也。言 八糓(穀)之中 此 為 大勝 云。又 一 種 大麻,可 為 乳酪。 |
豆 | 菽 謂 之 大豆。有 黑豆、黄豆、白豆,山田中 所 種。白豆 顆粒 大,有 六月白、八月白。有 菉(綠)豆 可 為 粉,名 真粉,能 解(觧) 酒毒。又 有 赤豆、川豆、豇豆、飯豆、豌豆,一 名 蚕豆、田豆,一 名 寒豆、虎𤓰(瓜)豆、羊角豆、刀鞘豆、白扁豆、筋豆,有 青、紅 二 種,宜 點(點)茶,亦 謂 茶豆 云。 |
✔️蔬之類
芥 | 一 名 水蘇。有 紫芥、黄芥、青芥、油芥 数 種。出 石𦉑(罅) 者 曰 山芥,味 極 辛,俗 呼 山芥辣。 |
菘 | 大 曰 白菜,小 曰 菘菜,又 有 白頭、牛肚、早晚 等 数 種。 |
波稜 | 葉 尖,理 細,如 波紋。出 頗稜國。有 僧 携 子 而 至。俗 訛 為 波稜 云。 |
蒿 | 一 名 同蒿,又 有 萎蒿,葉 細 而 香。 |
薺 | 有 花薺、紅薺 二 種。 |
韭 | 一 名 草鍾乳。一 剪 一 加 糞,𡻕(歲) 不 過 五 剪 云。 |
胡荽 | 一 云 元荽,又 云 鵞(鵝)不食草。 |
蕨 | 《尔雅》 曰 蕨鼈。郭 注:初 生 者 可 茹。土人 多 㠯(以) 配 笋 焉。 |
葱 | 四 時 有 之,惟 冬,其 白 愈 長。 |
萵苣 | 出 萵苣國。 |
苦蕒 | 《字書》 曰 苦𦼫(Beno按:今寫作“苦苣”),蠶婦 所 忌。即 芸臺菜。 |
子菜 | 㠯(以) 其 子 可 苲 油(Beno按:今作“榨油”),故 名。即 油芥 也,冬 種,春 成。 |
莙薘 | 一名 甜菜,其 莖 和 灰汁 可 澣 衣。 |
筍 | 有 早筀、晚筀、江南、含肚、石筍、箭筍、燕筍、苦筍 等 種。 |
薤 | 佀(似) 韭 而 葉 闊,多 白。 |
莧 | 莧 有 𢾗(数) 種,赤、白、紫 三 色,又 有 馬莧、五色莧。 |
芹 | 《本草》作 斳。《尔雅》云:芹,楚葵。一 名 水英。可 作 𦵔(葅菹) 及 瀹食 之。有 両(兩) 種。荻芹 取 莖葉 白色,赤芹 取 莖葉 赤色,生 在 髙(高) 者 宜 食 之,生 在 水中 者 不 宜 食。 |
葫 | 有 重臺 者,有 獨子 者,其 味 辛、温,有 毒。主 散 癰腫、風邪。 |
蒜 | 按《本草》蒜,小蒜 也。《尔雅》所 謂 䈪山蒜 是 已。苗 如 葱 針。頭 如 葫 而 小,俗 呼 為 藠頭。 |
蕈 | 多 種,出 深山。 |
薑 | 有 黄、紫 二色。 |
萊菔 | 俗 呼 羅蔔。生 沙地 者 尤 大。 |
牛蒡 | 三 𡻕(歲) 一 花。根 可 食。土人 㠯(以) 中元日 晡 之。 |
木耳 | 生 木上。又 有 生 石上 者 曰 石耳,生 木上 而 細 者 曰 天花蕈。 |
𤓰(瓜) | 有 冬𤓰(瓜)、王𤓰(瓜)、甜𤓰(瓜)、西𤓰(瓜)、瓠𤓰(瓜)、稍𤓰(瓜)、荔枝𤓰(瓜) 等 𢾗(数) 種。 |
芋 | 若 蹲鴟,謂 之 芋魁。今 出 沙田 者 佳。 |
苔 | 出 山門鄉 海中。 |
紫菜 | 莖 纎(纖) 而 稀。出 松門 海山 石上。土人 㠯(以) 春初 者 為 貴。 |
海藻 | 生 松門 海山。又 一 種 甚 大,俗 名 大菜。又 一 名 細 而 紫色 名 鹿角菜,又 一 種 䰄菜。 |
香菜 | 有 細、大 二 種。 |
蘇 | 有 紫蘇、花蘇、板蘇 三 種。 |
茄 | 其爺切。一 名 落蘇。有 紫、白 二 色。 |
薯蕷 | 有 紅、白 二 種。生 山中 曰 山藥。 |
✔️菓之類
梅 | 多 種。花 白 者 為 盛,餘 則 有 緑(綠)蕚(萼)梅、紅梅、㕠(雙)梅、香梅、千葉梅、夏梅、寒梅,其 實之 酸 一 也。實之 熟 者 㠯(以) 火 熏 之,作 烏梅,㠯(以) 塩(鹽) 殺 之 為 塩(鹽)梅,青 者 㠯(以) 糖 和 之 作 糖梅,㠯(以) 蒜、醋 和 之 作 蒜梅,又 有 一 種 花 黄色 者 名 蠟梅,無 實。 |
桃 | 種 皆 夏 熟。惟 紫桃,一名 崑崙桃,秋 熟。更 有 名 寒桃,十月 熟。又 有 實 小 如 梅 者 曰 御爱桃,又 有 水宻(密)桃、綿桃、餠(餅)子桃,其 無 实 者 為 碧桃、緋桃。 |
李 | 花 與 梨花 𩔗(類),有 緑(綠)李、蠟李、朱李、紫抹李 数 種。 |
杏 | 花 類 紅梅。圎(圓) 者 曰 金杏,𥚹(褊) 而 青 者 曰 木杏,又 一 種 曰 梅杏,舊 傳 天台山 有 六 出 五色 者,號 仙人杏。 |
梨 | 花 雪白。有 雪梨、梅梨、青消梨、水梨、紅縻、黄縻 等 数 種。其 大小 不 類。 |
蓮子 | 花 有 紅、白 二種。俱 結 实。又 有 碧蓮、朝日蓮。 |
藕 | 《爾雅》云:其 本 蜜,其 根 藕。盖 莖下 白,蒻 在 泥中 者 曰 蜜藕。偶生 又 善 耕泥 引長,故 藕之 文 従(從) 偶。俗 云 藕 生 應 月。月 生 一 節,閏 輒 益 一。 |
安石榴 | 花 有 單葉、百葉。一 種 號 花石榴,蔵(藏) 其 实,至 花 開 不 壊(壞)。 |
枇杷 | 葉 隂(陰)宻(密) 不 凋,冬 花,夏 实。 |
橘 | 花 頗 香。有 榻橘、緑(綠)橘、乳橘、朱橘 等 種。 |
柑 | 有 乳柑、青柑、山柑 𢾗(數) 種。又 有 金柑,金色 如 弹丸。 |
橙 | 皮 辛,色 黄。有 青橙、香綿橙、皺橙 等 種。 |
朱欒 | 实 大 如 甌,理 麄(麤) 而 皮 厚,其 瓣 堅、酢,不 可 食。俗 呼 沙柑。又 有 香栾、蜜覃 二 種。 |
柚 | 《爾雅注》云:似 橙 实。今 土産 大 者 如 甌盂。 |
楊梅 | 子 如 弹丸,赤色。五月中 熟,出 消村、金嶴。 |
櫻桃 | 一 名 荆桃,一 名 含桃,盖 此 果 絶 小,莺(莺上鳥下)、烏 含 之,故 以 名。亦 名 莺(莺上鳥下)桃。 |
林檎 | 本 名 来禽。謂 味 甘,来 諸 禽 云。 |
葡萄 | 二 種。紫 者 微 酸,青緑(綠)者 甘。甘 者 名 水晶,味 尤 勝。 |
栗 | 《木草注》(Beno按:應爲《本草注》) 云:剡(Beno按:今嵊州) 及 始豊 皮 薄 而 甜。始豊,今 天台 也。本縣 出 桃夏、湖霧、消村。小 者 號 茅栗。 |
榛 | 似 栗 而 圎(圓) 小,又 有 二 種 曰 鈎栗,俗 呼 巢勾。 |
椎 | 音 與 株 同。科子 也。小 而 圎(圓) 黑。又 一 種 名 儲,差 大 而 味 澁,俗 呼 曰 苦𰘹(Beno按:當作“櫧”)。 |
銀杏 | 本 名 鴨脚子。言 葉 如 鴨脚 也。後 以 其 色 白 易 今 名。北人 呼 為 白果。試子 煑(煮) 食 之,截 小水。 |
𬃷(棗) | 有 馬頭𬃷(棗)、鍾𬃷(棗)、塩(鹽)官𬃷(棗) 𢾗(數) 種。又 一 種 名 𣗥(棘)子,实 小 而 圎(圓)。 |
柿 | 有 紅、白、烏、黄 数 色,及 牛妳(奶)、八稜、無核、丁香 等 種,又 有 椑柿,形 似 柿,青黑色,一 名 緑(綠)柿。 |
楊桃 | 《臨海異物志》云:色 青黄,其 核 似 𬃷(棗),盖 今 山𬃷(棗),又 一 名 羊桃,《本草》名 藤梨,或 名 獮猴桃。 |
𤓰(瓜) | 有 金𤓰(瓜)、銀𤓰(瓜) 等種。又有土𤓰(瓜),藤 如 葛,其 根 入 地,結 為 𤓰(瓜),味 甘香,觧 酲。 |
木𤓰(瓜) | 一 名 木梨,春深 未 発(發) 葉,先 開 花,結 实 如𤓰(瓜) 而 小,味 酢。用 作 蜜 煎,佳。 |
菱 | 有 牛頭菱、緑(綠)菱、三角菱 等 数 種。 |
芡 | 俗 名 鷄頭。陂(坡)塘間 有 種 者。 |
茭手 | 即 菰 也。生 水中,八九月間 中心 生 薹,如 小兒臂,甘羙(美) 可 啖。 |
荸薺 | 一 曰 葧臍,種 宜 硬底田。盖 根 入 土 到 硬䖏(處),則 盤結。平正 云:性 善 毁 銅,味 苦甘,微 寒,無 毒。 |
甘蔗 | 有 竹、荻 二 種。其 莖 有 節,春 種,冬 成。其 汁 煑(煮) 之 則 成 黑糖,又 煑(煮) 則 成 白糖。今 閩人 糖霜 多 取 諸 此。 |
葛 | 春 生 苗,引 蔓。根 大,如 臂,主 觧(解) 酒渴。 |
茨菰 | 即 鳬茨。《東漢書》作 鳬茈,葉 有 稏,如 燕 尾,生 水田 中。 |
✔️藥之類
茯苓 | 老松 餘 氣 入 地 而 生,離 根 者 為 茯苓,傍 根 者 為 茯神。 |
芍藥 | 有 赤、白 二 種。 |
天南星 | 二月 生,苗 似 荷,莖、葉 両(兩)頭 相抱。五月 開 花,似 蛇頭,黄色。七月 結 子,作 穗,似 榴子。根 似 芋 而 圓(圎),如 蒟蒻。 |
天門冬 | 《爾雅》謂之 虋,杜詩 作 “天𣗥(棘)”。其 藤 柔弱 輕盈,冬夏 生 白花,秋 結 黑子,俗 呼 貫藤。 |
麥門冬 | 葉 似 韭,冬夏 長 青,其 子 附 根 生,形 如 穬麥,故 名。俗 呼 沿街草。 |
苦參 | 春 生,夏 凋。開 花 黄,結 子,作 莢。根 味 至 苦,一 名 水槐。 |
元參 | 陶弘景 云:道家 用 以 合 香,能 通 氣、去 瘋。 |
薏苡 | 形 如 珠 而 稍 長。 |
地黃 | 有 三 種。以 水 浸 試,沉 者 曰 地黄,最 佳;半 沉 者 曰 人黄,次 之;浮 者 曰 天黃,為 下。 |
枸杞 | 一 名 王母杖,其 根 即 地骨皮。 |
茱莄 | 似 椒 而 淺青色 者 曰 山茱萸,粒 大 而 黄黑 者 曰 吳茱萸,又有 一 種 紫色 曰 食茱萸,九日 人 以 泛 觴。 |
卷柏 | 叢生 石上,以 葉 似 柏卷,故 名。 |
半夏 | 獨 莖 生,皮 黃,肉 白,一 名 守田。 |
椒 | 紅色,香 勝 蜀椒。 |
細辛 | 白 者 良,土名 馬蹄香。 |
牽牛子 | 有 黑、白 二 色,蔓 生 籬落 間。一 名 鼓子花,碧色。陶弘景 云:此藥 始 出 野,人 牽牛 以 易 之,故 名。 |
蛇床子 | 一 名 蛇米。每 枝上 有 花頭 百 餘,結 同一 窠。 |
車前子 | 俗 名 七根草。叢生,大 葉,長 穗。又 呼 蝦蟆衣。 |
決明子 | 葉 似 苜蓿 而 大。实 似 馬蹄 者 號 馬蹄决明,又 有 草决明,類 細靛。 |
蒼耳 | 一 名 羊負米(Beno按:当为“羊負来”),俗 呼 兼𮈔(絲)子。 |
何首烏 | 赤 者 雄,白 者 雌,夲(本) 名 交藤。因 何首烏 服之,故名。 |
覆盆子 | 以 老 者 食 之,可 温 水臟,故 名。俗 呼 大麦苺,音 妙。 |
菖蒲 | 生 石 罅 者 曰 石菖蒲,葉 細。生 陂、澤 者 曰 水菖蒲,葉 大。 |
五棓子 | 子 青,大 者 如 拳。 |
葶藶 | 《月令》冬夏 蘼草 死。注 云:藤草,薺、葶藶 是 也。 |
萆薢 | 莖 有 剌(刺) 者,根 實。無 刺 者 根 虚。虚 者,勝。又 一 種 俗 名 山阿娘。 |
黄連 | 狀 若 連珠,其 九 節 者 妙。 |
苽蔞 | 一 名 黄𤓰(瓜)。《詩》所 謂 果蠃 之 實 是 也。 |
龍膽 | 狀 如 牛膝,味 苦,故 以 膽 名。 |
艾 | 類 蓬蒿。土人 於 重午 前 一 日,枚(Beno按:当为“收”字) 其 葉 以 製 艾。 |
橘皮 | 有 青、陳 二 種。 |
香附子 | 即 莎草根。叢生 道 傍。一 名 蓑草,俗 呼 地久僵。 |
蓖麻 | 紫 莖,子 青褐色。 |
藷藥 | 一 名 工延,一 種 根 圎(圓) 而 長,名 山薬(藥),其 下品 曰 水藷薬(藥)。又 一 種 紫黄色 曰 虎掌藷,以 形 似,故 名。 |
土人參 | 出 王城山。 |
香薷 | 生 唐嶺 南 者 佳。 |
蔢荷 | 經 久,根 不 死。 |
山梔子 | 一 種 百 葉 者 開 花 不 結。其 結 子 者 多 是 单葉。然 亦 有 二 種 小 而 多 稜 者,入 薬(藥) 用。 |
狶薟 | 一 名 火杴草。 |
骨碎補 | 一 名 胡孫薑。唐 明皇 以 其 主 折傷 有 竒(奇) 効(效),故 名。 |
乾薑 | 氣 温,生 氣。微 温,去 皮 𤍠(熱)。 |
芎藭 | 一 曰 胡藭,即 蘼蕪 根。 |
過海藤 | 出 海山 中,治 瘋。生 穿硼 者,佳。 |
馬蘭 | 生 澤旁,如 澤蘭,氣臭。 |
羊蹄 | 一名 蓄,或 又 名 秃菜。 |
金銀花 | 一 曰 金釵股,一 曰 忍冬花,以 其 花 一 黄 一 白 相間,故 謂之 金銀花,藤 右 纏 曰 威(Beno按:此字較模糊)毒藤。 |
桒(桑)螵蛸 | 即 桑枝 上 螳蜋 蛹 也。一枚 出 子 百数,因 得 桑皮 津 氣 故 入 薬(藥) 用。 |
桑白皮 | 取 桑 皮,去 外壳 為 之。又 其 枝 可 取 油。 |
紅花 | 與 根 俱 入 薬(藥)品。 |
乾葛 | 解 消渴。 |
鶯粟壳 | 一 名 御米壳。 |
茜 | 俗 呼 過山龍,又 呼 五葉藤。 |
百合 | 花 白 者 入 薬(藥) 佳。 |
蜀漆 | 即 土常山苗。 |
紫蘇 | 下 氣、發 表。 |
大小薊 | 即 牛口茨 根。 |
益母草 | 即 茺蔚子,俗 呼 野天麻。 |
地膚子 | 一 名 落帚。 |
石斛 | 按《本草》温、台 亦 有 之,以 廣南 者 為 佳。 |
茵陳 | 葉 類 香薷 而 細,有 山茵陳、家茵陳 二 種。 |
旋茯花 | 一 曰 金沸草,俗 呼 金錢花。 |
✔️花之類
牡丹 | 多 種。五季 時,錢氏 喜 栽植,盛 若 菜畦,今 富家 多 有。 |
芍藥 | 多 種,亞 牡丹。 |
酴醿 | 一名 木香。有 花 大 而 獨出 者,有 花 小 而 叢生 者,叢生 者 尤 香。 |
海棠 | 紅色,以 木瓜頭 接 之 則 色 白。又 有 二 種,曰 黄海棠,曰垂𮈔(絲)海棠。以 櫻桃 為 接頭,垂𮈔(絲) 淡紅 而 枝 下 向。 |
巖桂 | 一名 木犀。紅者 號 丹桂,又有 黄、白、紫、碧四色 與 重臺 者,而 黄者 尤香。 |
山茶 | 有 紅、白 二 色。 |
薔薇 | 紅紫色,枝榦(幹) 有 剌(刺),又 有 黄色 者。 |
拒霜 | 一 名 木芙蓉,有 紅、白 二 種 及 白葉 者。 |
山樊 | 極 香,水(Beno按:当为“木”)高 数 尺,北人 呼 曰 瑒花。 |
菊 | 有 四十 餘 種,又 有 自 海外 得 種 者,曰 過海菊。 |
瑞香 | 一 曰 睡香。 |
丁香 | 一 名 巽花,有 紫、白 二色,又 一 種 有 金線 葉,出 海山。 |
杜䳌(鵑) | 俗 號 映山紅,一 曰 紅躑躅,又 有 一 種 紫色。 |
麗春 | 莖 生 花,媚 而 香。 |
金錢 | 深黄,花 圎(圓) 如 赤仄。 |
玉簮 | 質 素 而 香,其 形 似 簮(簪)。 |
金棣棠 | 淡金色。 |
迎春 | 一名 黄雀兒花。 |
金沙 | 有 紫色 者。 |
錦帶 | 長條 而 花 綴 其 上,若 錦帶 然。 |
金鳯 | 有 五色,状 若 飛鳳,一 又 曰 仙鳳。 |
八仙 | 状 如 瓊花,八 蝶 簇 一 心,又 有 小 蝶 簇聚 如 碧玉 者,曰 玉蝴蝶。 |
雪玫瑰 | 白色,又 有 紫色 者 曰 徘徊花。 |
長春 | 色 紅,一 名 月月紅。 |
勝春 | 名 月季,又名 闘(鬥)雪紅,今 按:此 花 與 長春 相類 而 加 富䴡(麗)。 |
滴滴金 | 黄色,一名 滴露花。 |
山丹 | 一嵗(歳) 着 一花。 |
木筆 | 初 發 如 筆 状(狀),一 名 辛夷。 |
凌霄 | 附 木 蔓生,有 毒。或 凌晨 仰視,花露 滴目,則 能 䘮(喪)明。 |
木槿 | 《詩》 名 舜華,一 曰 日及花。 |
玉繡毬 | 白,圎(圓) 如 毬。 |
剪金 | 葉 分 数 岐,如 剪裁 之 状(狀)。 |
寶相 | 蔓生,類 長春。 |
宻(密)槱 | 紅黄色,千葉。歐陽公 《牡丹記》 作 此 槱 字,俗云 宻(密)友 者,非。 |
水仙 | 本 名 雅蒜,又 有 一 種 曰 金盞銀臺。 |
梔子 | 一 作 支子,一 名 鮮支,佛書 稱 詹蔔花,大 出 近 有。一 種 花辨(瓣) 尤 多 且 大,名 川梔。 |
蜀葵 | 《爾雅》 曰:眉戎葵,釋 曰:蜀葵 也。一 種 曰 夏葵,有 紅、白、紫 三 色。 |
石竹 | 一 名 錦竹,頗 多 種。 |
百合 | 紅、白 色,根 如 胡蒜,疊 生,二三十 辨(瓣)。又 有 川百合,先實,後花,杏黄色,上有 墨㸃(點),如 洒 墨 然。 |
甖粟 | 以 狀 如 瓶甖,其 中 似 粟,故 名。俗 云:鶯粟 者,誤。 |
鷄冠 | 其 狀 似 之 佛書 所 謂 波羅奢花 是 也。 |
紫荆 | 俗 呼 百日紅。 |
剌(刺)桐 | 其 枝榦(幹) 有 剌(刺),葉 如 桐,其 華 側 敷 如 掌,形如 金鳳,先 葉 後 花,則 年豊之 兆。 |
✔️草之類
芝 | 按:芝 與 菌、蕈 等,皆 不 種 而 生,菌、蕈 是 土木氣 所 蒸 而 生,芝 是 天地和氣 所 蒸 而 生,故 芝,瑞草 也,世 不 常 有。 |
蘭 | 每 榦(幹) 一 花 而 香 濃 者,蘭;五、七 花 而 香 薄 者,蕙。 |
萱 | 一 名 鹿葱(蔥),可 以 忘 憂,夏 開 者,髙(高) 大,秋 開 者 短 而 葉 細。 |
蒲 | 生 陂(坡)、湖 中,似 莞 而 𥚹(褊),有 脊,其 根 可 𮈔(絲) 為 蜜煎。 |
浮萍 | 考《本草》:浮蘋,江東人 呼 曰 䕯,乃 今 池塘、溪澗 中 所生,葉 浮泛 水 上,無 根、蔕,其 生 最 易 蕃,治 惡瘡。又 五月 採取、隂(陰)乾、燒煙,去 蚊子。 |
白蘋 | 或 云:蘋 開 白 花,而 蓼 開 紅 花,故 世稱 白蘋、紅蓼。今 考 《本草》 收 入 水萍 項 下,而 别 其 體性,與 蘋 異,蘋 葉 圎(圓),闊 寸 許,葉 下 有 一 㸃(點) 如 水沫,始 生 可 糝,蒸 為 茹,古 采 蘋,供 祭祀,即 此。若 浮萍,則 不 可 食。 |
蓼 | 有 二三 種,其 髙(高) 而 大 者 為 家蓼,秋 開 花 作 穗,紅白 色,生 江岸 者 曰 水蓼,生 道傍 者 曰 辣蓼,可 造 麺蘖。又 一種 曰 水葓,比 水蓼 稍 大。 |
三白 | 農人 云:一 葉 白,則 稻 熟。 |
茜 | 生 山谷 中,三棱,可 以 染 綘。 |
馬鞭 | 莖 方,花 鈿色,下 如 鞭鞘。 |
僊掌 | 生 石壁 上,如 人掌,故 名。 |
蘆 | 或 謂 之 葭,小 者 曰 藋。 |
蕢 | 《爾雅》 謂 之 𦹑,又 曰 芒。江生 者 為 淡蕢,近 海生 者 為 鹹蕢,土人 以 為 䌫,為 席,為 屦。 |
苕 | 可 為 箒。 |
絡帚 | 可 為 箒。 |
茅 | 可 用 覆屋。 |
燈心草 | 澤地 叢生,莖 細 圎(圓),可 為 席。 |
菅 | 榦(幹) 可 織 壁。 |
龍鬚草 | 可 用 結 鞋。 |
莎 | 縁(緣) 地 遍 生。 |
𥟑(稗) | 實 赤,可 食。 |
蓍草 | 出 𡺸(上山下耆)嶴,今 稀 有。 |
候潮草 | 葉 間 有 莢,如 榆莢,潮 至 則 開,退 則 合。 |
✔️竹之類
✔️ | 班(斑)竹 | 暈 紫黑 而 㸃(點) 大,又 號 越竹。 |
✔️ | 紫竹 | 紫色,張文潜 所 賛(贊) “紫君” 是 也。 |
筀竹 | 生 二三月 為 早筀,其皮 暴乾 可 照夜,生 四五月 者 称 晚筀,此竹 色 蒼白,其性 堅硬,可 破篾、篐桶。 | |
方竹 | 以 莖 方,故云。 | |
箭竹 | 《爾雅》謂之 篠箭,即 禹貢,會𥟵(稽) 之 竹箭 是也。 | |
淡竹 | 肉 薄,節間 有 粉,可 造紙,南人 多 燒 取𤁋 云。 | |
石竹 | 節 踈(疏) 而 平,可 編 壁。 | |
狗竹 | 譜云:節間 有 毛。 | |
蓳竹 | 音 與 斤 同,堅 而 促節,肉 厚,竅 中,可 為 弩。 | |
慈竹 | 又名 子母竹,叢生。 | |
苦竹 | 以 筍味 苦,故名。《臨海異物記》云:以 苦毒竹 為 槍,中 虎 即 斃。 | |
江南竹 | 一 曰 雪竹,榦 葉 蒼翠,異 他竹。 | |
佛靣(面)竹 | 節 如 人靣(面)。 | |
釣絲竹 | 可 為 釣竿。 | |
桃枝竹 | 《爾雅》云:凢(凡) 竹 相近,四寸 有 節 者 名 桃枝,今 所産 其 節,相去 踰尺,可 為 笈笥,又 可 為 簟,不 假 丹藤,又 曰 蒲葵竹。 | |
茅竹 | 俗名 笆籬竹。 | |
公孫竹 | 長 尺許,成叢。 | |
四季竹 | 長筍 不絶。 | |
篠竹 | 《葉》云:箬葉 以 褁(裹) 物,不 漬潤。 | |
猫竹 | 此竹 極 大,两二本 足 一人 擔,越歳 益 堅,取 其 近本 者 破之,可 與 鐵釘 互釘 椽板。 |
木之類
松 | 土産 最 盛,皮 皴散 如 鱗,其 葉 每 三鬣 共 一簇,材中 梁棟,山谷間 有 恠(怪)松 如 𦘕(畫) 冨(富)室 園亭,又有 蟠松。 |
杜松 | 杉葉,柏身。 |
柏 | 葉 匾 而 香,又 一種 名 側柏。 |
檜 | 有 御愛檜、海檜 二種。 |
梓 | 《爾雅》云:椅梓,注云:楸之屬。 |
桂 | 香 酷烈,今 天台山 有 八桂。 |
槐 | 《尔雅》作 櫰,葉 大 而 黑。 |
杉 | 有 刺杉、細杉、瑞杉 等種。 |
樟 | 此 樹 最 大,可 解 為 船 及 屋梁,色 微赤,氣 辛。 |
桐 | 有黃桐、毛桐、梧桐 等種。 |
楓 | 厚葉,弱枝,善 揺脂,可 為 香。 |
檀 | 黄色,或名 黄檀。 |
檉 | 河柳 也,俗呼天杉。其樹 以 松皮赤葉 可以 捲肧。 |
楠 | 根 生瘤。《吳賦》云:楠,瘤之木。 |
支 | 材 羙(美),中室 料,實 可 食。 |
欓 | 子 似 茱萸 而 香。 |
榆 | 其 類 有 十,葉 同 而 理 異。 |
柞 | 性 堅,得 土之正,可 為 梳材。 |
櫟 | 葉 似 栗,可 染 皂,其 實,橡也。 |
朴 | 皮 麄(麤)朴,故名。 |
楮 | 一名 榖。《舊傳》皮 班(斑)而有辨(瓣)者 為 楮皮,白而無瓣者 為 穀。 |
冬青 | 宫中 號 萬年枝,四時 常有。 |
樺桃 | 皮 可 為 燭,唐人 所謂 朝天樺燭香 是也。 |
金荆 | 木 堅,有 文,可 為 床。 |
練 | 子 可 熟絹。 |
樗 | 形榦 類 椿,葉 脱處 有 痕,如 樗蒲子,故名。然 無用。《荘子》所謂 “匠者不頧” 是也。 |
黄心 | 以 其心 黄,故名。 |
烏臼 | 實 如 鷄頭,液 如 猪脂,可 壓油 為 燭。 |
柳 | 其 葉 下垂,細者 曰 西河柳,又 一種 曰 櫸。杜甫詩 所謂 “櫸柳 枝枝弱” 是也。 |
黄楊 | 歳 長三寸,遇 閠 則 縮 一寸。東坡 所謂 “厄閠年者” 是也。 |
水楊 | 葉 圎而闊,且 梗 短,生 水濵。 |
苦條 | 材 可 為 弓。 |
桒 | 有 黄桑、青桑、花桑、水桑、過海桑。 |
柘 | 葉 不類 桑,蚕 惟 三眠者 食之。 |
椆 | 其 實 可食。 |
貨之類
茶 | 近山處 多 有之,惟 紫髙(高)山、鵞鼻山者 頗 佳。 |
塩(鹽) | 出 迂浦、沙角、髙(高)浦、平溪、青林、車路、湖霧,率於二月、六月、八月間,取 土 滲滷,用 鐵盤 𤋎(煎)成,或 夏秋 多雨,鹹土 被傷 即 塩(鹽),貴。 |
蜜 | 近山 人家 多 產。岩穴中 亦有 産者。 |
木綿花 | 山田 多産。春夏 間 種,秋開,色白者 上,淡黄 下。 |
藍靛 | 有 三種,曰 木藍,曰 松藍,曰 蓼藍。近 自 汀 得種,然 終 不似 汀之宜染。 |
蠣灰 | 濵海民 率取 蠣殻 寘 窰爐中 燒為 灰,細 者 鏝 壁,麄(麤) 者 糞 田。 |
黃蠟 | 𤋎(煎) 家蜂窠 成之,佳。 |
白蠟 | 小滿日 用 䖝子 繫 冬青𣗳枝 或 苦錦𣗳 成。次年 小滿前 数日 掊之 成 蠟。 |
紅花 | 可 用 染絳。 |
㯶櫚 | 一名 栟櫚,鬚 可 作繩,耐水,葉 可 為帚。 |
槐花 | 可 用 染黄緑。 |
桕油 | 烏桕樹 冬月 結 白實,可 以壓油。王原 道詩曰“無燭聿燒烏桕子”即此。 |
油燭 | 炊 烏桕子,取 外脂 為燭,其 仁 為心油,合 仁、脂 為桕油。 |
桐油 | 桐實 大如 鷄子,八月 取 壓油。 |
香油 | 用 芝麻 壓 為油。 |
茶油 | 用 山茶子 壓 為油。 |
菜油 | 用 油芥子 壓 為油。 |
麻 | 有 白麻、黄麻、青麻。花 老 則 刈 穴地 為大。坎 置薪 其下,覆 以石 燎之 紅透,梗 以 横木 置 麻。其上 封 以泥草,四畔 穴 小隙 以水 沃之,聲 如 雷鳴,其氣 自 蒸,謂之 共去夫声 麻伺熟曝乾旋浸以水剥 取其皮則軟而易緝今罕種以苧易緝故也梅溪人多緝麻 |
苧 | 一年 三收 或 四收,出 古城。桃夏純用苧功 織布,漂白 染紅 佳,兼絲 成者 曰 苧兼絲。 |
葛 | 山鄉 多産,采剥 煑熟 用水 漂白 惟純。用 葛 織布者 佳,兼絲 次之,轉致 他郡,染 紅紫 佳。 |
桒絲 | 宜 為紬絹,今 諸家 婦女 多 治蚕,其絲 比 杭湖 稍次 云。 |
柘絲 | 作 琴瑟 絃,清鳴 響亮,勝 桑蚕絲。 |
綿 | 二季 蚕繭 多 綳綿。 |
紬 | 有 三四品。以絲 成者 曰 絲紬,合絲為線成者 曰 合線紬,以 綿抽絲成者 曰 綿紬,以 綿絲雜木綿線成者 曰 假紬。 |
土紗 | 選 凈絲 染青 為之。出 関㠘、長㠘。 |
絹 | 有二品。以 生絲成者 名 生絹,以 靛染絲成者 曰 練青絹。 |
苧布 | 不紡 者 曰 扁紗,俗呼 散製。紡 者 曰 圎線,俗呼生苧。 |
木綿布 | 麄(麤) 者 名 蛮布,稍 細 者 名 腰機,以 苧經 合 木綿緯 成 者 名 散製緯。 |
麻布 | 緝 麻 為 之,出 梅溪。 |
葛布 | 純 用 葛 者 曰 上路葛,以 絲 為 經,緝 葛 為 緯 者 曰 絲葛,以 苧 為 經 者 曰 淡葛。 |
草席 | 出 渭川、莞田 等處。 |
皂莢 | 可 用 浣膩。又 一種 名 肥皂,可 浣衣。《南史》 云:“黄塵 汙 人衣,皂莢 相 料理”。 |
金漆 | 其 木 似 樗,延蔓 成 林,種法 以 根之欲老者 為苗,每 根 折為 三四,長 𢾗(數)寸許,先 布 於地,一年 而 發,則 分而植之,其 種 欲踈 不欲宻,二年而成,五年而收,取汁 𡍼物 似 金。宋時 入貢。今 絶 稀少。冶鐵鍋、釜、犁、鋤等器,出 澤庫街。 |
畜之類
《周禮》以 馬、牛、羊、豬、狗、鷄 為 六擾,是為 家畜。
馬 | 蹄圜,其尾 毛而散垂,其力 健,用以 騎乗。又 有 似馬而小者 曰 驢,驢 與 馬 相牝牡而生 曰 騾。 |
牛 | 有 黄牛、水牛,其首 角,其蹄 枝,其耳 無竅,其齒 有下無上,尾 肉而未毛。其 食 齝。齝,音怡。謂 既食復出而嚼之 也。是謂 耕農之畜,《禮》謂 大牢,亦 充 賔祭。 |
羊 | 其首 其蹄 其齒 與 牛 同。註:其尾 秃,其未成羊 日 羜。《禮》謂 少牢,以 充 賔祭。 |
豬 | 别 呼為 彘,為 豕,為 豨,其喙 長 其足枝,其尾 善 揺。豬子 曰 豚,其 為牲 在 羊之次。 |
狗 | 其耳 垂,其尾 卷,其牙 相制,其足 蹯,蹯後 有 懸瓜 曰 犬。性 善守,遇 非其主 則 噑,近 則 噬,又 有 獵犬,長喙 曰 獫,短喙 曰 猲、獢。又 家畜 有 猫,能 捕鼠 云。 |
鷄 | 雄者 有 冠,有 距,毛羽 爛班(斑)。雌者 闇然 無章。其鳴 知 時,其食 相呼,其闘 勇。古 三牲,鷄 居 其一,今 為 常食。又按:家畜 有 鵞,《礼》所謂 舒鴈 也。有 鴨,《爾雅》所謂 舒鶩 也。六擾 未嘗 及之,今 附見。 |
禽之類
烏 | 《說文》云:一名 慈烏,以 其 能反哺 而 名。其腹 白者 曰 鵶。又 一種 名 寒鵶,狀 差 小,初冬 来 自西北 云。 |
鵲 | 俯鳴 則 隂,仰鳴 則 晴,聞 其聲 則 喜,故 曰 喜鵲。 |
鸛 | 有 两種,似 鵠 而 巢木者 為 白鸛,黑色 曲頭者 為 烏鸛。 |
鷹 | 蒼黑色,亦名 鷙鳥。又 有□唽而聲悲者 曰 鷂,蒼褐色 而 似鴟者 曰 隼。 |
鳩 | 斑色。《方言》曰 鷦,又 一種 色 不班(斑),人 視 其 鳴 為 耕候,名 布穀。 |
黃鸝 | 一名 倉庚,俗 呼為 黄莺。 |
雉 | 即 書華蟲。 |
竹雞 | 自 呼 為 泥滑滑,俗 傳 白蟻 聞之 即 化 為 水。 |
山雞 | 觜 與 足 皆 紅色。 |
鵪鶉 | 《列子》云:蛙 変 為 鶉,又 云 鼠 亦 為 鶉,善 闘,人 以 宻網 取 之。 |
鴝鵒 | 人 畜 其 雛,以 竹刀 剔 其 舌,可 使 能 言,似 鵙 而 有 幘 者,是。 |
鴿 | 一 名 舶鴿。 |
翠碧 | 毛 可 為 餙,南方入 呼 為 紅翠。 |
郭公 | 身 赤 而 頭、尾 黑。 |
𦘕眉 | 白 眉,褐 筫,善 鳴,好 闘。 |
雪姑 | 毛羽 黑 白 相 間。 |
白頭翁 | 似 雀 而 大,首 有 白 㸃(點)。 |
謝豹 | 一 名 杜鵑,又 名 子規,曰 謝豹 者,以 其 聲。 |
雀 | 斑 褐色,又 有 黄色 者 曰 黄雀,八、九月 群 飛 稻田 間,人 取 為 披綿 鮓。或 云 海魚 所 化,八月 為 雀,十月 復 入 海 為 魚。 |
啄木 | 按 《本草》 褐 者 為 雌,斑 者 為 雄,穿 木 食 蠧。 |
搗藥禽 | 其 聲 丁當 似 之。 |
婆餅焦 | 似 雀 而 大,羽 褐色。 |
青絲 | 似 雀 而 小,羽 青色 如 絲。 |
山鷓 | 長 尾 而 碧色,觜 與 足 皆 紅。 |
伯勞 | 一 名 鵙,一 名 愽(博)勞。 |
鵜鶘 | 頥(頤)下 有 皮,可 容 二升 物,又 名 淘河。 |
鷴 | 似 水雞 而 色 白。 |
青菜 | 嫩緑色,腹下 黄色。 |
黄頭 | 褐色,喜 闘(鬥)。 |
鶚 | 似 鵬 而 小,一 名 鵂鶹。 |
鸂䳵 | 毛 五 色,善 勑(敕)水 取 魚。 |
鸕鷀 | 口中 吐 雛,土人 以 捕 魚。 |
鷺 | 足 修 而 羽 白。《南越志》云:隨 潮 上下。 |
鷗 | 臆 白,翅 青。《南越志》云:能 隨 潮 上下。 |
鳬 | 飛 甚 速。 |
鴛鴦 | 毛羽 五 色,雌雄 相逐 水濵。 |
紅鶴 | 身 白,觜 與 足 皆 赤。 |
鶻 | 似 鷹 而 小,又 有 一 種 名 鶻鵃,似 鵲,尾 短。 |
花臈 | 以(似) 雀 而 大,色 黄、褐、白、黑 相間 如 花,善 鳴。 |
噪天 | 似 雀 而 大,性 善 鳴,愈 鳴 即 飛 愈 髙(高)。 |
百舌 | 一 名 孟桑,遇 春初 作 百鳥 鳴。 |
十二紅 | 羽毛 紅、褐、碧、緑 相間。 |
獸之類
虎 | 山獸 虎 為之 君。口中 牙 有 棱,上下 相脗合,無 縫。其 舌 生 倒刺瓜鈎㦸,蔵(藏)縮 不 露。其 毛 淺,其 鬚 剛,其 臟 無 小腸,及 怒 而 作 𫝑,則 毛 張 瓜露,大 號 風 颯颯,生 食 不 擇 肉。 |
豹 | 有 赤、黑 二 種。又 有 文,圎(圓) 者 名 金錢豹。 |
熊 | 形 類 犬、豕 而 性 輕健,好 攀縁(緣) 上樹,見 人 則 自 投 而 下。背上 有 脂,曰 熊白,寒月 有,夏 則 無 之,其 掌 為 珍味,膽 可 入 藥。 |
豺 | 《方言》 曰 豺犬。 |
狼 | 似 虎 而 小。 |
野猪 | 牙 利,如 鎌刃,毛 黑,如 錐。一 名 豪猪,即 封豕 也。 |
山羊 | 有 筋力,善 走。 |
山犬 | 似 家犬,赤 色,黑 文。好 食 果實。 |
鹿 | 瘦 身,髙(高) 脚,長 頸,秃 尾,色 黄,有 白㸃(點)。性 最 驚,虞角 脱 新 生 為 茸,補 虚勞。 |
麂 | 似 鹿 而 小。 |
麞 | 亦 似 鹿 而 小,毛 麄(麤)。 |
香狸 | 形 如 羊 而 小,有 力,味 甚 珍,一 名 牛尾狸。 |
兎(兔) | 兎(兔) 生 缺唇,前 两 足 短,後 两 足 長,其 行 必 跳,其 尾下 糞竅,一嵗(歲) 生 一竅 云。 |
猿 | 猿 善 援,故 名。有 通臂猿,左 引 則 右 短,右 引 則 左 短,其 臂 可 作 簫。 |
猴 | 亦 猿類,最 黠。 |
狐 | 似 狗 而 小,尾 如 長箒,能 作 妖 惑 人。 |
鯪鯉 | 似 鯉 而 有 四 足,能 陸,能 水,一 名 鱗鯉,又 名 穿山甲。 |
刺蝟 | 足 短,多 刺,近 人 則 縮。 |
獺 | 似 犬 而 口 鋭,毛 細,水 不 能 濡,善 捕 魚,人 有 魚 鯁,以 其 爪 爬 項,即 愈。 |
鼠狼 | 生 田野中,似 鼠 而 尾 如 帚,善 捕 鼠。 |
鼯 | 似 □ 蝙蝠。 |
栗鼠 | 一 名 鼯𪕌鼠。 |
竹䶉 | 凢(凡) 竹 刺,入 肉 不 能 出 者,㗖(啗) 此 物,立 消。以 其 食 竹 故,能 化 竹毒 云。 |
魚之𩔗(類)
鱸 | 肉 脆 者 曰 脆鱸,味 極 珍,又 有 江鱸,差 小。然 此 魚 與 鱖魚 相類,能 食 諸 魚。凢(凡) 池塘 放 魚秧,㨂 而 出 之,不 然 則 敗 魚。 |
石首 | 一 名 鯪魚,首 有 両(兩)白石,故 呼 石首魚。其 色 黄,能 消 瓜,故 一 呼 黃瓜魚,又 呼 金鱗魚。其 小 者 曰 郎君,曰黄衫。又 其 次 盛 於 春 者 曰 春魚,僅 尺 許,此 魚 □ 暴 為 鮝,不 而 暴 曰 白鮝,其 鰾 可 作 膠。 |
鮭 | 一 名 䲅,俗 称 烏狼,腹 多 刺,肝 毒,殺 人。烹 之 必 去 齒目、涎血。冬月 為 上味。有 脂 白 如 酥,名 西施乳,又 一 種 小 而 黄,春半 方 出,名 黄鮭。 |
鰵 | 本 名 鮸魚,俗 呼 作 鰵。三 腮 曰 鮸,四 腮 為 茅狂,似 𩵓魚 而 膩,宜 塩(鹽) 𤋎(煎)炙。 |
鱂 | 身 𥚹(扁) 而 短蹙,色 蒼,無 鱗 與 鯁,以 其 首 鋭,腹 廣,尾 細,有 似 鏢鎗,故 呼 鱂魚。或 謂 當 作 鎗。鎗,從 倉,言 其 色 也。或 又 言,其 與 百魚交,字 當 作 娼 云。 |
馬鮫 | 身 圎(圓) 而 狹長,色 亦 蒼,無 鱗 與 鯁。諺 云:山 食 鷓鴣 麞,海食 馬鮫 鱂。皆 言 其 羙(美) 也。其实 馬鮫 亞 於 鱂。 |
沙 | 二十四 種,有 白浦沙、黄頭沙、白眼沙、白蕩沙、青頓沙、烏沙、斑沙、牛皮沙、狗沙、鹿文沙、鮧沙、 沙、燕沙、虎沙、犁頭沙、昌沙、了䯻沙、刺沙,其 類 甚 衆。 |
比目 | 雙 則 比目,单 則 王餘魚。状 如 牛脾,鱗 細,紫黑色,眼 相合 乃 行。 |
楓葉 | 形 似 楓葉 而 肉 薄,味 佳。《海物異名記》云:楓葉 入 水 化 質 為 魚。 |
鮆 | 鮆,前啓切,子 多 而 肥,夏初 暴 乾,可 以 寄遠,又 有 大 者 曰 馬鮆,可 膾,亦 呼 魴魚。 |
緇 | 身 圎(圓) 長 而 鱗 緇黑,味 甘。 |
鯉 | 無 大小 行,背 有 三十六 鱗,陶弘景 称 為 魚王。 |
銀魚 | 口 尖,身 鋭,如 銀條,以 為 鮓,尤 羙(美)。 |
鰣 | 一 名 箭魚,最 膏腴,但 多 骨。 |
䱥 | 亦 鮆 類,小 者 曰 康䱥。 |
白魚 | 板 身,肉 羙(美),多 細 鯁。 |
鮶 | 似 緇 而 目 大,似 鯉 而 鱗 麄(麤),能 以 鬣 刺 水蛇 食 之。 |
鯽 | 出 海中 曰海鯽,出 溪塘中 者 止 曰 鯽。其 形 皆 匾(扁),而 鯽 首 味 甘。 |
梅首 | 形 類 石首魚 而 小,俗呼 梅童。土人 暴 以 致逺(遠),次 於 鮆。 |
𩵓 | 與 鲥魚 相似,但 薄。耳骨 多 肉白。 |
火魚 | 隨 潮 滿 江,結 陣 而 来,身 圓,通 赤,故 以 火 名。 |
𩻣 | 身 如 膏髓,骨 柔,無 鱗。 |
竹夾 | 近 𩵓。尾 有 硬 鱗。 |
白袋 | 形 似 牛 而 白,每 自 海 入 江,則 為 水潦之兆。 |
烏澤 | 與 鯔 相類。 |
柿核 | 一 名 秀才魚。 |
魟 | 形 似 扇,無 鱗,口 向下,尾 長 於 身,最 大 曰 鯨魟,次 曰 錦魟,又 次 曰 黄魟。 |
𩽅 | 形 似 魟,以 塩(鹽) 裛,暴 乾。俗 呼 老鴉鮝。 |
地青 | 尾 有 刺,甚 長,逢 物 則 揆之。毒 能 中人,色 白 者 曰 地白,與 紅𩽅 相𩔗,又 名 邵陽魚、鼠尾魚。 |
細鱗 | 生 溪塘中,以 鱗 細,故 名。 |
石勃卒 | 一 名 耒魚。 |
鮎 | 《爾雅》:鯷魚,大 者 長 尺 餘,無 鱗,亦 名 鰋,又 呼 為 鮀。 |
子魚 | 味 最 珍,亞 鰣魚。 |
華臍 | 形 如 篛笠,有 帔,可 食,一 名 老婆魚。 |
帶魚 | 脩 若 練帶,故 名 帶魚。 |
鱔 | 黄色,状 如 蛇,或 傳 荇蓼 根莖 所 化。 |
鰻 | 出 海中 者,齒 尤 銛利。冬隂(陰) 乾 之,名 風鰻。宜 於 致遠,出 溪洞 者 曰 鮫鰻,出 江湖 者 曰 湖鰻。 |
鰫 | 背 青,無 鱗,多 腴。目 旁 有 骨 名 乙,《禮》 曰:魚 云 乙。鄭 注 云:東海 鰫魚 也。品 最下,不 登 賔爼(俎),惟 塩(鹽) 裛,以 為 鮝,則 佳。 |
青鱗 | 大 如 拇指,長 四五 寸,色 青,鱗 厚。 |
鰍 | 生 泥中,品 頗 下。 |
章巨 | 八 足,首 圎(圓),正名 曰 蜛蝫。《郭璞江賦》:“蜛蝫 森衰 而 垂翹” 是 也。海濵人 訛 曰 章魚,又 曰 章舉,一 種 形 似 之 而 小 曰 望潮。 |
江珧 | 《爾雅》蜃,小 者 曰 珧,以 柱 為 珍,《郭璞江賦》 曰 玉珧。 |
螺 | 多 種。其 𩼴白 可 作 香,曰 香螺。其 味 辛辣 者 曰 蓼螺,身 長 有 刺 者 曰 刺螺,又 有 丁螺、斑螺、黄螺、白螺、田螺 之 類,又 有 生 深海中,可 為 酒杯 者 曰 鸚鵡螺。 |
車螯 | 乃 蛤之 大 者,其 殻 光澤,色 微黄,肉 堅,含 漿 不 放,用 火 炙,開 之,加 椒、酒 令 滚,其 味 甚 豐,一 名 魁蛤。 |
蝦 | 有 赤、白、青、黄、斑 数 色,青 者 大 如 掌,上。人 珍 之,多 以 餉 逺(遠),梅熟 時 曰 梅蝦,蚕熟 時 曰 蚕蝦,状 如 蜈蚣 而 大 者 曰 蝦姑。身 尺餘,鬚 亦 二三 尺 者,曰 蝦王,不 常 有。皆 産 於 海,其 産 於 陂湖 者 曰 湖蝦,二 鉗 比 他種,其 長 倍 之。 |
鱉 | 一 名 團魚,其 肉 四邊 垂 者 曰 裙,乃 食品之 珍者。 |
烏賊 | 一 名 烏鰂,腹 有 墨,性 嗜 烏,浮 水上 伺 烏,啄 其 腹,則 以 鬚卷 食 之,骨 名 海鰾鮹,土人 以 元夕 隂(陰)晴 十 多寡 云。 |
蛤蜊 | 善 醒酒,一 種 小 而 殻 薄 者,名 蛤蜊姑。 |
蟶 | 大 如 指,長 二三 寸,殻 蒼白,頭 有 两 巾,出 殻 外,割 其 紐,煑 食 之,味 甘。 |
蚶 | 《爾雅》謂 之 魁陸。有 瓦壟蚶、毛蚶 数 種,又 有 烏 頭 而 似 蚶 者,一 名 𧍧 云。 |
䗯 | 似 蛤 而 長,殻 有 毛。 |
龜脚 | 以 状 似 之 《郭璞江賦》“石蚴 應節 以 揚 葩” 是 也。 |
牡蠣 | 生 海際 崖石上,磈礧 相連 如 房 曰 蠣房,又 有 一種 曰 金錢蠣 云。 |
蝤蛑 | 八 足,四 螯。隨 潮 退 殻,一 退 一 長,肉 亦 隨 潮 而 生,潮 大 則 虛,小 則 𣼛(滿)。其 最 大 者 曰 青蟳,斑 者 曰 虎蟳,後 二足 扁 闊,名 揆掉 云。 |
蟹 | 類 蝤蛑 而 殻 鋭,螯 銛利,断截 如 剪,故 一 名 曰 蠘。有 赤 膏 者,俗 呼 為 母蟹。冬 以 滷 漬 之,曰 剛蟹,其 無 膏 者 曰 白蟹。 |
螃蠏 | 俗 呼 曰 蟹。螯 跪 帶 毛,糟 之,可 致遠。東坡 云:“蟹 微 生 而 帶 糟” 是 也。 |
彭越 | 《爾雅》名:彭螖,土人 以 其 色 青,呼 為 青越,螯 赤 者 名 擁劒,名 執火。又 一種 為 彭蜞,性 極 寒。 |
千人擘 | 《海物異名記》聚 刺 儣 殻,擘 之 不 能 入。 |
蚌 | 有 珠。《郭璞江賦》曰“瓊蚌 晞耀 而 莹珠”。 |
海月 | 形 圓,如 月,亦 謂 之 蠣鏡。土人 刮磨 其 表,取 通明 者,鱗次 以 盖 天窓(窗),謝詩 所 謂“掛 席 拾 海月” 是 也。 |
石㠶(帆) | 生 海中 石穴,紫黑色,枝柯 相連。 |
石磕 | 形 圓,色 紫 而 有 刺。 |
鱟 | 雌 常 負 雄 而 行,漁 者 雙 取 之,子 如 麻,醬 之,可 蔵(藏)。 |
䖳 | 一 名 水母,形 如 覆釡(釜),常 有 蝦 隨,食 其 涎𫃵(縷),其 膚 縮 以礬,可 致逺(遠)。 |
蛤 | 毎 一 潮 生 一 暈。海濵人 以 苗 栽 坭中,伺 其 長,然後 取。 |
淡菜 | 一 名 夾殻,或 有 產珠 者。一 名 老婆牙,生 於 岩 或 簄竹 上。 |
龜 | 甲蟲,龜 為 之 長。背 有 文,應 八封,脅肋 有 文,應 二十四氣 云。 |
跳魚 | 生 海邊 泥塗 中,其 大 如 指,色 黑,味 豐。土人 呼 為 攤𡍼(塗),一 曰 弹𡍼(塗)。 |
蟲之𩔗
蛇 | 十 餘 種。青竹蛇 與 竹 同 色;花蛇 黄 色,喜 捕 鼠;腹蛇 胎 化、腹 裂、子 生,最 毒;惟 烏蛇 不 螫 人。 |
蜈蚣 | 腐草 所 生,足 有 青、赤 二 種。 |
蜥蜴 | 似 蛇,四 足。以 備 四色 者 為 雄,餘 為 雌,縁(缘) 籬落 而 黑色 者 名 蝘蜓,在 壁 名 守宫。 |
蠅虎 | 似 蜘蛛 而 灰色,善 捕 蝇。 |
鼃 | 三 足 者 名 蟾蜍,大 者 名 封蛤,又 水中 鳴 者 名 蝦蟆。 |
蚯蚓 | 俗 名 曲蟮。 |
蜘蛛 | 織 網 取 蚊,小 者 名 蟢子。 |
蟻 | 有 黄、白 二 種。 |
蝱 | 能 㗖(啗) 牛、馬 血。 |
蝸 | 雨時 涎 壁,如 銀 色。 |
蜻蜓 | 小 而 黄 者 曰 胡梨。 |
峰 | 有 蜜蜂、沙蜂、山蜂 数 種。 |
蝶 | 大 者 曰 蛺蝶,有 黄、白、黑 数 種。 |
蠅 | 色 蒼,其 首 赤 而 差 大 者 呼 為 影跡。 |
螢 | 《淮南畢術》:“萤火 却(怯) 馬”。注 云:取 萤火 褁(裹) 以 羊皮,置 土中,馬 見 之,鳴 𨚫(怯) 不 敢 行。 |
螳螂 | 青 色,長 臂。蜩詩 云:“五月 鳴蜩,本 生 土中,夏 則 登 木 而 蜕,秋鳴 為 蝉。 |
蟋蟀 | 一 名 促織,有 尾 為 雌,無 尾 雄。雄 者 能 鳴,鳴 於 九月,後 為 寒螿。 |
蝙蝠 | 一 名 伏翼,又 名 天鼠。 |
斑猫 | 生 大豆 葉上。 |
蚊 | 有 水草之交 則 生 蚊,善 咂 人。 |
水蛭 | 蛭,音 質。俗 呼 馬黄。 |
鼠負 | 瓮器底 蟲。 |
蠶 | 有 蚕,有 原蚕。原蚕 者,再登之蚕 也。俗 呼 二季蚕。 |
解 曰:已上 諸 物,皆 兹 鄉 𠩄(所) 産,今 皆 列 其 名。本 舊 志 而 注釋 之,其 名 或 自 古昔,或 從 方俗曲,期厥 有 不 能 名 者 不 書,而 於 一 物之 中,名、器 不 一 者 亦 不 能 悉 究 也。古之 君子 耻(恥) 一 物之 不 知 其 為 政 也,亦 耻(恥) 一 物之 不 得 其 𠩄(所)。是 故,有 土宜之 法,以 辨 土物、壤物,而 蕃 鳥、獸,而 毓 草、木,而 教 稼、穡,樹藝 庶物,咸 若 山川 鬼神 亦 罔 不 寜(寧) 。由 是 道 也,然 則 物産之 志 而 豈 徒 㢤(哉)。
異體字一覽
正字 | 異體字 |
穀 | 糓 |
黃 | 黄 |
高 | 髙 |
以 | 㠯 |
似 | 佀 |
犁 | 犂 |
裹 | 褁 |
遲 | 遅 |
鄉 | 郷 |
鵝 | 鵞 |
粗(麤) | 麄 |
隱 | 𨼆 |
於 | 扵 |
凡 | 凢 |
圓 | 圎 |
解 | 觧 |
瓜 | 𤓰 |
經 | 𦀇 |
歲 | 𡻕 |
罅 | 𦉑 |
菹(葅) | 𦵔 |
嘴 | 觜 |
兩 | 両 |
別 | 别 |
筍 | 笋 |
纖 | 纎 |
萼 | 蕚 |
類 | 𩔗 |
扁 | 𥚹 |
藏 | 蔵 |
壞 | 壊 |
果 | 菓 |
煮 | 煑 |
坡 | 陂 |
雞 | 鷄 |
𮈔 | 絲 |
本 | 夲 |
奇 | 竒 |
效 | 効 |
熱 | 𤍠 |
幹 | 榦 |
鵑 | 䳌 |
鬥 | 闘 |
點 | 㸃 |
俗字一覽
來 | 来 |
麥 | 麦 |
數 | 数𢾗 |
攜 | 携 |
蠶 | 蚕 |
爾 | 尔 |
蔥 | 葱 |
蓋 | 盖 |
綠 | 緑菉 |
緣 | 縁 |
鹽 | 塩 |
實 | 实 |
餠 | 餅 |
從 | 従 |
彈 | 弹 |
欒 | 栾 |
腳 | 脚 |
棗 | 𬃷 |
棘 | 𣗥 |
刺 | 剌 |
嬭(奶) | 妳 |
發 | 発 |
美 | 羙 |
處 | 䖏 |
藥 | 薬 |
桑 | 桒 |
殼 | 壳 |
贊 | 賛 |
簪旡 | 簮 |
狀 | 状 |
麗 | 䴡 |
喪 | 䘮 |
滿 | 𣼛 |
蔥 | 葱 |
嘉靖太平志_物産.txt · 上一次變更: 2025/04/18 21:22 由 benoj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