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话丨_胚子_坯子_及台州方言

台州话丨“胚子” “坯子” 及台州方言

作者:程和平 /文

根据毕飞宇同名小说改编的朗诵作品《青衣》,一直深受朗诵爱好者的青睐。网上流传的文本中有一句话,“筱燕秋是个天生的‘青衣胚子’”,不同版本也作“青衣坯子”。孰是孰非,至今仍争论不休。

根据宋代韵书《广韵》,“胚”“坯”是同音字,“胚”的本义为“怀胎一月”,“坯”的本义是“未烧瓦”。后来在比喻意义上俩字经常互用。举几个例子:

1.那贼胚是福建人,两个镶了局害人。(《水浒后传》清陈忱)

2.头儿闻报,拍案道:“这班贼坯坏极了,他回回哄我们白起劲的。”(《歇浦潮》民国朱瘦菊)

3.偏遇着这位赵大,是天字第一号的粗胚,不省得知县语意,呆呆的跪着,一言不发。(《新水浒》清末民初陆士谔)

4.你以我不识字之故,常骂我“粗坯”“夯货”,你固细微伶俐,何以不早早发达?(《海上花魅影》清绿意轩主人)

据文献记载,清代末期北京话里,“胚”和“坯”各有“pēi”和“pī”两种读音。这种情形一直持续到民国。“坯”,旧国音(1913年)读“pēi”,1932年后,新国音里“坯”的正音为“pī”,又音为“pēi”。新中国成立后,为了规范读音,经专家们审定,“坯”只读“pī”,“胚”只读“pēi”(1963年审音表初稿)。

这种规定跟有些方言区的读音产生了矛盾。比如,在上海、宁波、南京、山东菏泽、山西新绛等地,“坯子”和“胚子”均按“pēi子”来读。绍兴、温州、台州的“坯”也按“pēi”来读。以台州市区椒江话为例,“坯”不读“pī”,“坯”和“胚”都读“pēi”,如“贼胚(坯)”“讨饭胚(坯)”。又如“毛坯(胚)”。(“毛坯”,鲁迅《花边文学·做文章》里写作“毛胚”:“高尔基说,大众语是毛胚,加了工的是文学。”)

在读音审定之前,“坯”“胚”俩字在引申义上大致可以互换,审定之后,使用上有分工、有限制。于是读“pēi”的方言区不习惯“坯”字读“pī”,往往会选择跟自己方言发音相同的“胚”字。《现代汉语词典》只收“坯子”,不收“胚子”。《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第三版2014年,第四版2022年)“胚子”“坯子”两个词条均收录,大概就是注意到了这种实际情形。《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胚子”释义为“发育初期的生物幼体;比喻具有某种基本条件的人”。举例有:“他是个干大事的胚子”“美人胚子”。此外,《现代汉语词典》和《现代汉语规范词典》都只收“毛坯”,不收“毛胚”。至于“美人胚子”和“美人坯子”,无论从字义,还是从字音的角度来考虑,我们台州人大概会选择前者。因为第一,读音跟方言相同,第二,从字义上讲,“胚子”是动态的、有生命的,“坯子”是静态的、缺少活力。这样的选择符合人们用字的社会心理习惯。周杰伦的《青花瓷》,歌词第一句就是,“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红楼梦》第44回里,贾母称平儿为“美人胎子”,这跟“美人胚子”如出一辙。

椒江话里还有“大胚”“小胚”的说法。“大胚”是俗称自家年长的孩子,即老大,“小胚”即老小。另外,未经细加工的制品,如未装饰、未打蜡或上漆的工艺品、家具等称为“白胚(坯)”。

台州方言“坯”“胚”俩字,在引申义的用法上没有明确分工,但在选择上还是有倾向性的。土制品,如“砖坯”“瓦坯”当然用本义的“坯”字,建筑物跟土相关,也多用“坯”,如“毛坯房”。指食品时,多数人愿意选择“胚”,如“糕干胚(一种米粉糕)”。指人时,“胚”和“坯”都有人写。书面语,如“美人胚子”“明星胚子”“模特胚子”,含褒义,大家更乐意用“胚”。其实“胚子”“坯子”都是普通话语汇,对应的椒江话通常只说“胚”,且指人时多带贬义。

从以上分析可知,“青衣胚子”和“青衣坯子”两种写法都正确,台州人可能更喜欢前者。

编辑:诸葛晨晨

审核:吴世渊

监制:包建永

http://news.taizhou.com.cn/qmbb.html?id=3267612

台州话丨_胚子_坯子_及台州方言.txt · 上一次變更: benoj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