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者治民,先教樹畜,《禹貢》一書,方物咸登,雖地土各有其宜,產息各以其候,而無不關於生民之自用者也。玉環初啟,栽植較他郡為稍減,而地氣旺相,滋生比別區為易茂;所有水陸草木之華,鳥獸魚鱉昆蟲藥餌之屬,不能備載,只據所見所聞,悉志之以供採擇雲爾。志物產。
稻 | 有早紅、晚紅、水紅、縮頭、早老、疏赤、洛陽青、湖廣白、金裹銀諸種。 |
麥 | 有大、小、蕎三種。 |
豆 | 有油、帶、扁、綠、蠶諸種。 |
黍 | 有秔,有軟。 |
稷 | 有粳,有軟。 |
芝麻 | 生用瀉火,熟用潤腸。 |
莧 | |
茄 | |
瓜 | 有冬、王、甜、西、稍、香諸種。 |
白菜 | |
薑 | |
蒿 | |
苔 | 如髮而生海涯,隨潮浮來,潮退拾之。 |
油菜 | |
筍 | |
蕨 | 其菜為蕨,根可屑粉。 |
薯蕷 | |
蘿蔔 | |
蔥 | |
韭 | |
蒜 |
紫蘇 | |
百合 | |
山藥 | |
薄荷 | |
菖蒲 | 生石罅者曰石菖蒲,葉細。波澤者曰水菖蒲,葉大。 |
薏苡仁 | |
苦參 | 春生夏凋,花黃,結子作莢,根味至苦。 |
卷柏 | 叢生石上,以葉似柏卷故名。 |
半夏 | 獨莖生,皮黃肉白,一名守田。 |
細辛 | 白者良。土名馬蹄香。 |
天南星 | 二月生,苗似荷莖,兩頭相花,五月間開花黃色,七月結子,穗似石榴子,根似子而圓。 |
天門冬 | 杜詩作天棘,其藤柔弱輕盈,冬夏生白花,秋結黑子,俗呼貫藤,其葉似荊芥。 |
車前子 | 叢生,大葉長穗,俗呼蝦蟆皮。 |
益母草 | 俗呼野天麻、土黃連。 |
芝 | 木芝,生樹旁。 |
茵陳 | 葉似香薷,兩頭尖,方梗,烹茶最涼。有山茵陳、家茵陳二種。 |
鹿含草 | 葉止二三片,形似波菜,有毛無莖,高二寸許。 |
猴姜 | 亦名毛薑,入藥。 |
牡丹 | 一名玉樓春。 |
芍藥 | |
蘭蕙 | 一花而香濃者為蘭,花多而香清者為蕙。 |
千日紅 | |
金錢 | |
迎春 | |
瑞香 | 一名睡香。 |
鳳仙 | 亦名金鳳。 |
玉簪 | |
菊 | |
紫荊 | |
薔薇 | |
雞冠 | 各色俱有,曆夏秋三季,佛家所謂波羅密是也。 |
杜鵑 | 有紅、紫、黃、白各種,四季俱開,千葉者名杜鵑,單葉者名映山紅。 |
梔子 | |
桂 | 有木樨、有丹桂。 |
茉莉 | |
水仙 | 遍嶴叢生,清芬襲人。 |
丁冬 | 木本,夏秋紅子遍樹。 |
芙蓉 | |
茶糜 | |
蒓粟 | |
芭蕉 |
鳳尾竹 | 直幹多節如蔗,長葉似蕉,有刺,結子黃形色,垂如粟。 |
苦竹 | |
紫竹 |
茅 | 用以織壁,堅硬勝竹。 |
蒲 | 生陂澤中,似莞,扁而有脊,可食。 |
茜 | 生山谷中,三棱,絳色。 |
候潮草 | 葉間有莢如榆,潮至則開,潮退則合。 |
苕 | 可為帚。 |
鳳尾草 | |
棉花 |
梅 | 有紅白二種,又一種名綠萼梅。 |
桃 | 有千葉單葉、碧桃、絳桃各種。 |
楊梅 | 有紅白二種。 |
杏 | |
葡萄 | |
櫻桃 | |
荸薺 | |
甘蔗 | 春種冬成,其汁煮之成糖。 |
茶 | |
松 | |
樟 | 四時不凋,夏開細花,結子質理堅致,音為樟腦。 |
釣樟 | 本名豫樟,豫樟與樟二木也,生至七年,乃可分別。其葉搗汁,用熱水沖兌膠粘,乃可和灰合磚,牢不可破。 |
楓 | 厚葉弱枝善搖,其葉經霜即紅,所謂“霜葉紅於二月花”也,其脂為芸香,合香人藥。其皮可作香料。 |
冬青 | 號萬年枝。 |
桕 | 實為雞頭子,液如豬脂,壓油為燭。秋時紅葉可觀,土人呼為烏桕。 |
柳 | 其葉下垂,細者名西河柳。 |
黃楊 | |
棕櫚 | 亭亭直上,節節生棕。 |
石楠 | 四時不凋,臘月抽芽如木筆,花如繡球,樹老則冬結紅子。 |
烏江栗 | 不凋,亦生栗房而無實。 |
青栗 | 又有白栗、紅栗二種,青栗心帶青色,白栗心白,紅栗心紅;青栗葉大而有刺,白栗葉差小,紅栗葉又小,皆無實;青栗材最良,白栗次之,紅栗又次之,皆不狗。 |
山機烏 | 不凋,又名林子,葉如茶匙,結黑子如蠶豆,又如烏那飯而有核,亦可食。 |
烏那飯 | 不凋,可燒白炭,銀匠必用之。其子如胡椒,黑色,亦可食。 |
錦漆 | 不凋,多節。又一種多刺者名揀漆,可燒白炭。 |
虎豆 | 葉如豆,英內有小豆,人藥。 |
山桃 | 葉長有毛,花如桃,紫色,不結實。 |
槍岩紅 | 葉尖。 |
花蕭 | 六月間花粉紅色,結黑子可染網,網入鹹水不數日即腐者,染之可用經久。 |
樊 | 葉可拌鹽淹蜇魚皮,葉搗汁可染網。 |
萬年青 | 不凋,結子如雞心,黑色。 |
墨梔 | 不凋,花似茶花,葉如冬青,皮似杉,紅心作桌匡,其皮可毒魚,出在小陳嶴。 |
水荊 | 樹似梨,結黑子如豆,不可食,剪其枝可以接梨。 |
山黃荊 | 葉似楓而有權,結黑子如胡椒而尖,可屑粉煮食,人藥消食下氣。 |
山查 | 不凋,多刺,結紅子可食,亦入藥,其根亦人藥,並治杖傷。 |
生櫳杠 | 可作櫳。 |
山椒 | 大合抱而高不過六七尺,不花而實,如山查,不可食。 |
土漆 | 皮如桃樹皮,粘著人手即發腫,若刀瘡見血,搗此皮敷之即止。 |
牙皂 |
雞 | |
鴨 | 即《爾雅》所謂舒鶩。 |
鵝 | 《禮》所謂舒雁也。 |
鵲 | 俯鳴則陰,仰鳴則晴。 |
雉 | 即《書》華蟲。 |
鳩 | 斑色,《方言》曰鷦,又一種色不斑,人以其鳴為講候布穀。 |
黃鸝 | 《詩》所謂倉庚也,俗呼黃鶯。 |
鵪鶉 | 列子雲蛙變為鶉,又雲鼠亦為鶉,善鬥,人以網取之。 |
鴝鵒 | 畜其雛,剔其舌,可使能言。 |
翠碧 | 毛可為飾,呼為紅翠。 |
畫眉 | 眉白如畫,善鳴好鬥。 |
鸕鷀 | 口中吐雛,畜以捕魚。 |
鷗 | 腹白翅青,隨潮上下。 |
百舌 | 一名孟桑,春初作百鳥鳴。 |
潮頭雞 | 隨潮食魚,白色似雞,而扁嘴,重不過八兩。 |
牛 | 太牢。 |
羊 | 少牢。 |
豬 | |
豹 | |
野豬 | 一名毛豬,即封豕也。 |
箭豬 | 亦名刺豬,其毛能射人,中間黑色,兩端皆白。怒則俯身放箭,獵狗遇之,滿面被傷。其箭可作銷錐之用。 |
鹿 | |
麂 | 似鹿而小,無角。 |
狸 | 有香狸、九節狸二種。香狸形似羊而小,有力,食果谷,尤善食蟹,皮如白狐。九節狸毛斑作九節色。 |
猴 | |
獺 | 山獺大如貓,其毛如灰鼠。 |
黃鼠 | 毛可作筆,皮可為帽。又有松鼠,不適其用。 |
鱸 | |
黃花魚 | 一名春來,亦名鮫魚,又名餘鱗。春月生子,聲如群蛙聒耳,漁人聽聲收網。郭璞《江賦》所謂“鯼魚順時而往還”也。聽聲之法,以竹簡測之,知其頭向上,即用網如匹布兩頭收合,無不就擒。若頭向下,即皆從水底逸去。然四時皆有,春夏用網,秋冬用釣。以松門伏鯗為佳。驗盎之法,伏鯗兩翅相交過頭,出伏則不過頭,至秋冬則散開而不相交矣。 |
石首魚 | 以首有二枕骨如石故名,冬月名報春,三月名鯼,八月名桂花石首,四、五月名黃魚,出在北洋、烏洋,漁市凡三汛。 |
鱂 | 身扁而短,色倉無鱗無鯁,以其首銳廣尾細有鏢故呼鱂魚,本名鯧魚。 |
馬蛟 | 身圓而狹長,色斑無鱗,諺雲“山食鷓鴣獐,海食馬蛟鱂”言其美也。 |
鯊 | 胎生無鱗,以砂為鱗,取其皮可以礪木器,亦可以飾刀鞘,有十八種,曰白浦、曰黃頭、曰白眼、曰白蕩、曰青頓、曰烏、曰牛皮、曰狗、曰鹿皮、曰鮧、曰鱸、曰燕、曰虎、曰犁頭、曰昌、曰丫髻、曰刺。 |
鯔 | 身圓長而鱗鯔黑。 |
𩻣 | 身如育髓,骨柔無鱗,俗名鼻涕魚,千之即名龍頭鮳,以其頭大眼口似龍,故魚止數寸,得龍頭之名。用竹網逆潮張取,潮長潮落可張兩次。以礬鹽漬幹。 |
帶魚 | 無鱗,身長而薄,扁長似帶,故名。首尾相銜而行,釣得一尾即可兼得數尾。釣法:用大繩一根,套竹簡作浮子,順浮洋面,綴小繩一百二十根,每小繩頭上拴銅絲一尺。銅絲頭拴鐵釣長三寸,即以帶魚為餌,未得帶魚之先則以鼻涕魚代之。凡釣海魚皆如此。釣期自九月起至二月止。謂之魚汛,漁利甚溥。 |
鰻 | 無鱗多涎,腹白嘴青,有雄無雌,以影漫鱧而生子,故名。大者重五六十斤,其齒甚毒,釣者得之,先殺而後取之。冬月帶多鰻少,春月鰻多帶少。又一種形似箬,名獺鰻。 |
章巨 | 正名踞蝫,俗訛呼章魚,小者名望潮,郭璞《江賦》“踞蝫森衰而垂翅”是也。形如算囊,足如飄帶,長二三尺,故俗又呼八帶魚,圓前如剝殼雞蛋,無鱗,土人呼塗蟢,目在腰,腹在頭,口在足之總,每于潮退時張口向日,雀往啄之即合住,帶纏雀羽不能飛動,又呼海和尚,性最寒。又一種曰鑽管,腳短無釘。 |
烏賊 | 狀如水囊,無鱗,口傍兩須若帶,風波少急,以須粘石為纜。其腹有黑,奸人以此書券,逾年則銷。皮中有骨,名海鰾鮹,可治金瘡。性嗜鳥,常仰浮水面以餌鳥,鳥吃之,其帶粘鳥翅不能飛,咽吮其血,故曰烏賊。 |
寄踞 | 似烏賊而小,口目背有粉紅色,有綠點。 |
魟 | 胎生,圓如簸箕,尾長五六尺,如皮鞭,無鱗無鯁,止脊骨一條,亦可煮食,尾根有刺一條甚毒,取插樹上,雖大木一年即枯。身滑多涎,貼塗而行,漁人以繩系木綴釣十數枚,向塗擺畫,一釣著魚,即眾釣攢聚,拽而得之,重五六十斤。其肝可熬油,點燈甚亮且不礙目,惟滅燈時有腥氣。機匠用之,取其著軸不浸開也。有錦、黃、白數種,黃者尤佳。 |
𫚖 | 味美多脂,有烏𫚖、黃刀𫚖之別,三月者曰桃花𫚖,最佳,郭景純《江賦》雲“鯼𫚖順時而往復”,蓋謂石首與此也。 |
箬魚 | 其形似箬,又名鞋底魚,海中極大者名曰鰨鰻。 |
䱋魚 | 形圓似石首,無鱗,色紫黑,口在腹下,尾長,身有刺能毒人,胎生數十隨母而遊,遇大風浪俱伏藏於母腹,息則複出。其名不一,曰鮫、曰錦、曰黃䱋、曰班䱋、曰虎䱋、曰牛䱋。去其皮之沙煮爛與鱉裙同。 |
鸛嘴魚 | 無鱗而小,嘴長如鸛。 |
彈塗 | 常在泥塗中跳躍,故又名跳魚,味甚鮮美。 |
紅魚 | 與金魚相似,大者長二三尺。 |
鱉 | |
龜 | |
蟶 | |
蚶 | |
江搖柱 | |
蛤蜊 | 候風雨,能以殼飛。 |
{魚進} | 似蛤而長,有毛。 |
螺 | 其類甚多,有一種白殼斑如火炙,僧家吹以召鬼。 |
蝦 | 其類亦多,大者重半斤,號對蝦。又蠶蝦,去殼如蠶。扁蝦,形扁,最小,純皮無肉,暌乾名蝦皮;純肉無皮者名曰蝦米。 |
石䂶 | 形如龜腳,故土人直以龜腳呼之,於海中山岩附石攢生如花叢,半截帶殼微青,肉紅色,軟毛,《南越志》稱“得春雨則生花”,郭璞《江賦》所謂“石蜐應節而揚施”也。 |
牡蠣 | 一名蠊,亦附石生,煆其殼即蠣灰也。 |
蝤蛑 | 八足四整,隨潮退殼, 一退一長,內亦隨潮而生,潮大則虛,小則滿,重一二斤。 |
滾塘 | 似鯰而身圓,有齒,好入蝤蛑穴中任其鉗咀,滑軟無傷,候其退殼而食之,故又名蝤蛑虎。 |
蟹 | 其類甚多,一種名橫甲,其鉗一大一小,重一二斤。又一種俗呼霸王蟹,殼如人面,紅色,兩顴微聳,眉目畢具。一種帶毛者名螃蟹,東坡所謂“蟹微生而帶糟”,即此蟹也。又小者名彭越,《爾雅》所謂鼓螖也,又一種名彭蜞,性極寒。最小者俗名青蜅,亦呼蜅觜,其鉗亦一大一小。 |
䖳 | 一名水母,又名蝦助,水沫結成,圓扁如盤,黑色,盤上正中生頭,稜缺如雞冠,重與盤等,頭生八足,又生八小雞冠,無口鼻腹髒,以小紅蝦為眼,蝦驚跳去即不能動。漁人刮去黑皮,並去其頭,即如粉皮之狀,以水漂兩次,再用鹽拌礬淹之,不能得礬,即以礬樹葉代之,又名鮓魚,俗呼海蜇。又江蟹入海喜食䖳。一鉗即死,故漁人所得䖳多則蟹少,蟹多則䖳少。 |
鱟 | 背如覆釜,腹紫紅色,骨眼在背,口在腹下,八足血色如靛;子嵌肉中,大如椒,醬之可藏,長尺許,類棕櫚梗,雌常負雄而行,故謂之鱟媚;隨潮覓食,潮退即伏塗中,漁人視其尾跡,掘得其一則其偶亦相去不遠。 |
蛤 | 每一潮生一暈 ,海濱人以苗段泥中,候其長然後取,謂之蛤田。 |
淡菜 | 蛤類,一名夾殼,附石而生,殼黑色,肉黃帶毛,生細珠,煮去其殼,不著鹽而乾之,故以淡名之。 |
沙蒜 | 似土蠶無頭,大如光參,多用醋制方能去腥,味亦鮮美。 |
鼇 | 似鯉而微帶赤色。 |
鯽 | 海鯽魚,十餘斤,一名橄欖魚,閩人以是為敬神之物。 |
人鬼眼 | 殼硬如鐵,綠色,肉如蛤蜊。 |
蟲之屬
海馬 | 形如馬, 出水即死,從小蝦中揀出之,可人藥。 |
螳螂 | 綠色長臂。 |
蜩 | 《詩》“五月鳴蜩”,本生土中,夏則登木而蛻,秋鳴為蟬。 |
螢 | 腐草所化。 |
蝦蟆 | 大者名石麟。 |
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