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榜,讲话候自讲——说说“候”字

程和平 /文

椒江有一句俗语叫“封神榜,讲话候自讲”,形容说话如同编故事,由着自己,随心所欲,漫无边际。最近爆火的名言“我命由我不由天”,用方言说就是命运“候我弗候天”。还有一句常用语,“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身不由己”,方言可对应为“候弗得自己”。“候”是记音字,表达的是任凭、听凭的意思。

由于“候”跟“由”意思相当,因此有人认为“候”(也记作“侯”)的本字是“由”。民国时期的《甬言稽诂》就持这种观点,“甬语呼任意所欲如‘侯’,即‘由’之转音。”“俗称从我所欲曰‘侯我’,任彼所为曰‘侯其’。”

也有学者认为,“候”即本字。例如,宁波话词典中有“钞票候侬用爽快”的例句,《汉语方言大词典》引用《五姑娘》中上海话用例“今朝候侬吃茶吃酒斜乐胃”,用的也是“候”。

为了探求本源,有必要先了解台州方言中“候”的准确含义。试比较以下四个句子(以椒江话为例):

①渠要去,候渠。②渠要去,凭渠。③渠要去,搭渠去。④渠要去,让渠去。

四句话大意相同,即他想去,就让他去,但仔细推敲,会发现含义有微妙的差别,侧重点也各有不同。“候渠”,指合他的意,重点在他;“凭渠”,指我不管,不干预,着力点在我;“搭渠去”,指让想法、现状保持不变,重心在“渠去”这个意愿或事实上;“让渠去”可强调允许、同意。

通过比较可知,“候”有合意的意思。延展开来,看看更多的用例。首先,“候”可以指人。比如,“候意”相当于“合意”,“候我意”即“合我意”,“候你中意”可理解为哪个合你意,由你选择。“候自己”就是合自己的意。再比如,“候你吃”,意思是合你的意,吃多少都可以。“个人候自讲,别人个话一点也听弗进”,“候自讲”,即合自己的意说话,此处指固执己见。“小人休要候渠,候渠候弗好,都候到天的噢”,意思是,对于孩子,别总是为了合他的意纵容他,这样不行,都纵容到天上去了。

“候”后面也可以接身体部位的词语。例如,“候身”,即合身,比如说,“个件衣裳扣候身”。“候脚”就是“合脚”,如“候脚个鞋着起来舒服”。“候手”,即符合手的意愿,指随手、顺手、碰巧在手边显得方便等,如“候手拨我门带把来”,即顺手帮我把门合上。“候口茶”则指不冷不热的开水,刚好合口。这些身体部位词语均读变调,“候口茶”,其变调从“口”转移到“茶”字。

台州各地大概都有“候”的说法,在椒江话里,“候”与“由”发音相近但不相同,温岭、临海、三门等地,这两个字的发音也都是近而有别。在词义上,“由”跟“候”有部分重叠,但不能完全涵盖以上例子中“候”字的意义。所以,认为“候”的本字是“由”的观点,在音义两方面都无法理顺。此外,历史文献中的“候我”“候尔”“候渠”的“候”通常只解作“迎候、等候”,没有查到“任凭”义的用例,因此,认为“候”就是本字,也难以令人信服。

从以上举例来看,“候”的本义倒更像是“合”。在读音方面,“合”字有读作“候”的可能性,这一点可通过“恰”字的读音进行类推。

台州方言里“恰”字,在口语中的常见读音是“扣”。“恰好”,椒江话叫“扣好”,“恰恰相反”则对应“扣扣相反”,“刚离开”方言称“扣走去”,“刚刚好、很匹配”方言叫做“扣是(本字为‘恰尔’)”。“恰”跟“合”,具有相同的声符“合”,原本都是短促的入声字,在椒江话中,俩字的韵母非常接近,读音变化也相似,因此,它们属于同一个类型。既然“恰”可以读作“扣”,那么,“合”读作“候”的可能性也就存在。当然,“合”字的音义固然可通,但问题是没有文献资料可证明“合我”“合你”的含义,等同于方言里的“候我”“候你”。

“候”还有别的用法,意思也跟“合”沾边。比如,“时间弗候”,指“时间不合、对不上”;“时间候弗牢”或者“时间肯弗牢”,指的是“时间把握不好,时间点掐不准”。又如,“候你有空(合你的意,什么时间有空),组队到外面嬉戏去。”“蛮好,个机会拨你候着(正好合你意,被你碰上)。”这两处的“候”,似乎也可以翻译成“等”,但仍然没有离开“合”的语义范围。再比如,“钥匙扣候着,塞进去便开出噢。”“候着”指合适、相匹配,椒江话也可以说“合着(此处合读如叶)”。

“你袋候好,我米放落来噢”,意思是“你把米袋子合到漏斗口上,我要拉闸放米了。”跟这个“候”相似的用例,古代白话小说中可见。例如,宋代《太平广记》中有一则故事,讲到魏靖得病暴死,十来天后,突然在棺材中呻吟,他母亲命人用斧子开棺,口对口给他引气。原文是“其母独命斧开棺,以口候靖口,气微暖,久之目开。”“以口候靖口”即指母亲的口凑近或合着儿子的口。晚清小说《海上花列传》中也有一段描述,“玉甫将饭碗候在浣芳嘴边,仅喂得一口,浣芳含了良久,慢慢下咽。”“候在嘴边”的“候”也可理解为“靠近等候着”。这些用例中的“候”字都跟“合”的意思有关联。

“做衣裳,候好尺寸再来裁布”,“候好尺寸”意思是“使尺寸跟身材相合”,指估算好、掐好。“我弗想去,你为什么候牢要我去”,“候牢”可翻译成“非得”,意指“由于认为合适,必须这样做”。

以下实例也值得注意。晚饭吃饺子,你希望妈妈不要煮得太多,就说,“候有的吃便是噢(合计好,够吃就行),十只候我吃噢(合我的食量,足够我吃了)”。这两处“候”的含义,也是从“合”的意思引申出来的。

下面的“候”字,跟“合”就讲不到一块儿了,可能另有正字。比如,“候多、候少(很多、很少)”“候打、候吵(狠狠地打、狠狠地批评,或指吵架打架十分激烈)”。有学者认为,这几处的“候”字,是从“由”的任凭义扩展而来。还有下面的例子,“你拨门锁噢,候得我走弗进”,“你呒在屋里,候我白落走”,这两处的“候”显然是偏了音的“害”字。

综上所述,记音字“候”,在诸多意义上,跟“合”字相吻合或相关联,其本字究竟是“由”“候”“合”,或是别的什么字,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来揭开谜底。

当再次回顾以上分析时,笔者突然产生了疑惑。为什么非得要将“候”的众多含义限定在一个字上呢?有没有可能完全是另一种情形,即“由”“合”“候”等都是正字,只是天庭八部各司其职罢了。例如,“候我”“候你”中的“候”,或许就是“由”,因为“由”的这种用法,在历史文献和现代汉语中屡见不鲜。“候身”“候脚”的“候”,跟“合”字契合,是否就是“合”?“候在嘴边”的“候”可否直接归到“候”字本身?

是分是合,扑朔迷离,不好“候自讲”,轻易下结论。笔者觉得,探寻本字的过程,有时,其曲折离奇的程度,丝毫不亚于“封神榜”。

https://paper.taizhou.com.cn/taizhou/tzrb/pc/content/202503/18/content_2239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