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表

嫦娥奔月,凡人“别龙”——说说“奔”和“别”

嫦娥奔月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讲的是后羿向西王母求得不死之药,妻子嫦娥因逄蒙逼迫,不得已吞下仙丹,飞上月宫。也有版本说,嫦娥偷吃不死灵药后,飞到月宫。

朗诵爱好者常常因为“嫦娥奔月”的读音感到纠结。奔有bēn和bèn两个音,究竟是“bēn月”还是“bèn月”?

小学老师也因奔字而头疼。统编教材语文二年级下册《找春天》里有个句子,“我们几个孩子脱掉棉袄,冲出家门,奔向田野,去寻找春天”,也是奔字读第几声的问题。

古字书上讲,奔的意思是走,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急走、跑。如奔波、奔忙。

后来,从“跑”引申出逃跑的意思。如出奔、奔逃。奔字的另一个演变途径是,产生了趋向义,减弱了动作义,即“急走”义弱化,“朝、向”义明显。比如投奔(bèn),即投靠、投向。

“奔”,原本读平声,后来,“趋向”义的奔,改读为bèn,以示区别。再比如,出了门,直奔(bèn)火车站。这句话强调方向,可以看作是直奔(bèn)火车站去,省略了“去”。《红楼梦》第四回,“(薛蟠)一路奔荣国府来”可参照。要是着眼点在动作,可以说成“奔(bēn)向火车站”。

直奔(bèn)火车站和奔(bēn)向火车站,之所以读音有别,是因为奔向的“奔”是单纯的动词,后面的“向”是介词,充当趋向的角色。若读作奔(bèn)向,意义重叠了。

换句话说,奔(bèn)等于奔(bēn)向,若读作奔(bèn)向,就等于“奔(bēn)向向”,自然不妥。另外,奔(bèn)多用于口语,奔(bēn)是书面语,“奔向”有书面语的风格,这一点也适合读第一声。

《新华字典》第12版例句,“党带领我们奔(bèn)小康”。“奔(bèn)小康”,口语体,如果写作“奔向小康”,奔则读一声。因此,小学课文“奔向田野,去寻找春天”中的奔字,应该读第一声。类似的说法,如奔向远方、奔向大海、奔向雪落的地方等,奔字都应该念第一声。

绝大多数词语中的奔字是念阴平的。从常用的现代汉语工具书来看,必读去声的非口语词,除了“投奔”外,只有“逃奔”一词。大概逃奔是“逃往”“逃向”义,表方向的缘故吧。

别的词语也有读去声的,但不是必读去声。例如,奔命,本读奔(bēn)命,义为奉命奔走,后来,在口语中演变出奔(bèn)命,指拼命,拼命赶路或做事。

各奔东西、各奔前程等词条,辞书编纂者之间意见不统一,有标去声,也有标平声的。这说明奔(bēn)和奔(bèn)之间很难划出特别清晰的界限。问题大概在于对口语体还是书面语体的认识不同。

至于嫦娥奔月的故事,古已有之。西汉《淮南子·览冥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

奔月,古人解作奔入月中、奔走入月。奔字,纯动词,读平声。这一点,诗词的格律要求,也可佐证。念奔(bèn)月,似乎也可通,但听上去更像口语词,失却了文言的庄重和典雅。

试看以下诗句。

此夕来奔月(仄仄平平仄),何时去上天。(《中秋夜听歌联句》唐 武元衡)

霞衣轻举疑奔月(平平仄仄平平仄),宝髻敧倾若坠楼。(《鹧鸪天》宋 向子諲)

高楼无复试红妆,尘掩香奁泪涕滂。窃药便教奔月去(仄仄平平平仄仄),广寒那得画眉郎。(《悼内》明 佘翔)

总之,不管是嫦娥奔月、牛郎奔河,还是精卫奔海、浪奔浪流,非口语的“奔”大体上都适合用第一声来读。

下面看看奔在方言里的说法。

椒江话称奔为“别(记音)”。《康熙字典》里有个“走+复”字,跟方言音义相合,大概是本字。

与天宫不同,滚滚红尘中,不知有多少人,“一日到晏,在外面‘别龙’样个,”为生计狂奔忙碌,晕头转向。“别龙”本指舞龙,舞龙者不仅要挥舞长龙,还得不停地拼命奔跑,这里用作比喻。这正是,“嫦娥奔月成仙,凡人‘别龙’疯癫。”

再举一些“别”字的用例。

跑得累死人,方言可说人别死、别得半小死、别得歇力无气(跑得气喘吁吁),还可说条肚别痛(跑得肚子痛)、脚骨别断(跑断了腿)、双脚别拖(ta)(腿跑瘸了)、人别埋落考(跑得站不起来了)等。

通用语有飞奔、飞跑,方言有别飞起、别飞考。例如,小赵的孩子“大放假噢,日加日在外面别飞起,天黑噢也弗归家”。小钱的同事,“上班呒心思,报个到,随即人别飞考,炮也吊弗着(飞也似的跑了,连大炮都打不到他)”。小孙,因为跑得太快,“头毛别徛起(头发都被风吹得站起来)”。小李,跑得太用力,“鞋后跟也别落”。

“别”有不同的“别”法。无目的地闲跑、玩耍,叫“别别(音‘别平’)”“别太别(音‘别太平’)”。比比谁跑得快,叫“别比快”。跑的地方也有不同。你可以“在间里别来别去(在房间里跑来跑去)”,可以“里间别外间(里屋跑到外屋)”,也可以“前退别后退(前幢楼跑到后幢楼)”。要是小孩这样来回不停地奔跑,长辈可能会来阻止,“肖别,别𨂐倒痛死。”

尿急上厕所,你有可能“别弗及(跑去也来不及)”。“别弗及”也可用来比喻毫不犹豫、立刻去做某事。例如,小周是个热心人,遇到别人需要帮忙,“只要叫声,渠便别弗及别来噢(只要跟他一说,他便立马跑过来了)”。

为了某种目的而奔走,也叫“别”。如,“别工作(为找工作的事奔忙)”“别钞票(借钱)”“别业务”。再如,为了买一件稀罕物,“海门街别旋转(全海门都跑遍了),都寻弗着”。“为这事干,多少脚头别落去(为这事,不知跑了多少趟)”。花了精力,可事仍没办成,这就叫“白落别别噢(都白跑了)”。

“别”从“跑”又引出“追”的意思。例如,小孩不听话,家长要揍他。孩子前头跑,家长后面追,这情景可用一个俗语,叫“别贼样个”,就是像追盗贼一样,可见大人有多生气。但孩子跑得快,不管你怎么“别”,就是“别弗牢(追不上)”。

你再看,有一群小流氓寻衅滋事,警察出手,把他们“别得鸦飞鸟散”(被追得四处逃窜)。有些人就是不紧不慢,“大虫别得脚后跟噢,还头领转,分雌雄(情况危险、紧迫,还慢悠悠地着眼于无关痛痒的细节)”。还有,上司给你派任务,你加班加点都要“别出来(赶工赶出来)”。要是有人上门行骗,那你也一定会把他“别出去(驱赶出去)”。

好了,关于“奔”和“别”就聊到这儿。“奔”和“别”,一个通语,一个方言,读音不同,含义大体相同,殊途而同归吧。祝愿各位,龙年“别龙”,“别”出快乐,“别”出成功!

程和平/文 陈静/图

https://paper.taizhou.com.cn/taizhou/tzwb/pc/content/202405/28/content_2018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