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话中有意思的词义——碗“浅”去噢 头“钱”去噢

程和平

如果你端一碗水,平衡不好碗倾斜了,水就会溅到地上。这时有人提醒你,“碗浅去噢,抲平,抲平!”台州话这个“浅”就是倾斜的意思。“浅”,也说“单边浅”。

“浅”的正字可能是“欹”。《现代汉语词典》说:欹读音qī,书面语,意思是倾斜,歪,如欹斜,欹侧(倾斜,歪斜)。该词典还说:“攲”跟“欹”相同。

为便于讨论,先考察一下“攲”字,再举“欹”字的用例。“攲”在《集韵》里有一个读音:丘奇切。折合成现在的台州话,大致跟启发的“启”同音。按照学者的构拟方法,“攲”在隋唐时的读音大致相当于汉语拼音的qie,因此跟台州话“浅”的读音非常接近。这里说的“启”和“浅”,照平声读。

以下是倾斜义的“欹”在古诗文中的用例(方言亦可读作“浅”)。

1.欹帆侧柁弄风口,赴险临深绕湾浦。(唐张说)2.羽衣零落帽欹斜,不自孤峰即海沙。(唐黄滔)3.日出冰湖水散花,野梅官柳渐欹斜。(宋苏轼)4.露重忽欹侧,翩然翠禽起。(宋司马光)5.秤头蝇坐便欹倾,万世权衡照不平。(宋释正觉)

同为“欹”字,在说到头歪斜时,台州话口语读作“钱”,如“头钱格地(头歪着)”。还有,歪着脑袋的人叫“钱头”(头读为升调)。

“欹头”一说文献有记载。1.南宋白玉蟾:“四壁青山翠打围,诗人坐久澹忘归。桥边荷芰欹头立,水底蜻蜓仰面飞。”2.明代眼科著作《银海精微》:“……睫毛番倒里面,刺眼碍涩瞳人,渐生翳膜,欹头侧视,不能正观。治法:……”3.清代超永《五灯全书》:“武进陆氏子,依鹿泉瀇。一日闻黄鹂鸣开悟,出住广陵万寿。上堂,挥拂子曰:达磨留下一只履,遍地儿孙提不起。直教做得十分像,不是欹头便歪嘴。我亦自笑求其全,南北东西觅知己……”

台州各地多有“欹头”的说法,如临海、黄岩、温岭、天台、三门等。学者在专著中也有过书面的记录。如天台:“□头,歪脖子”,本字不明,空白处与“缠”同音。(见戴昭铭《天台方言研究》)。温岭:“□,(头、身子)歪”,本字不明,空白处跟“件”同音。(见阮咏梅《温岭方言研究》)。“欹头”在民间有记为“件头”、“佥头”、“乾头”的。

“欹头”也见于福建、广东等方言区。《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李荣):“欹头”,另有“船欹众人踏”(福州)。《汉语方言大词典》(许宝华):“攲头”(广东潮州),“攲头看”(福建厦门),“攲头拐脑(歪着脑袋,模样难看)”(上海松江)。

从网络搜索可知,潮州民间有“欹头四舍”的故事,福建省平潭县有“欹头妈祖”的传说。台州市三门县有“欹头望月”的故事(见《山海大话》三门旅游局编)。

宁波方言也有“欹头”的说法。应钟《甬言稽诂·释形体》记作“钳头”:“甬称曲颈不直者,呼为钳头。”《阿拉宁波话(修订版)》里用的是“匕+支头”两字。“匕+支”这个字(左匕右支,电脑无法输入),跟“欹”音近义同。该书未提供“匕+支头”的书证。

根据以上资料分析可知,“欹”跟椒江方言“浅(音)”同义(倾斜,歪)且读音相近,“欹”指头歪时跟方言的“钱”音相合。“欹”、“欹头”都有文献为证,大概可算是方言的正字。

https://paper.taizhou.com.cn/taizhou/tzwb/pc/content/202208/02/content_151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