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邑方音之誤,
以字母言之,如:
人之讀銀、日之讀嶷、仍之讀迎、任之讀吟,則臨文者皆然。
至於俗語,則柔爲牛、饒爲堯、讓爲𨋕魚亮切、染爲儼、輭爲阮、忍爲釿、蘂爲姽、絨爲濃,認、韌皆爲凝去聲,是以日母轉爲疑母也。
而肉爲衄、瓤爲孃,又轉爲娘母矣。
他如:
讀從混禪、疑娘不分、喻匣不辨,若斯之流,不能殫述。
惟而、爾、耳諸字,卻較中州之音爲稍正耳。
以韻部言之:
支韻本與微齊通,而
讀爲、惟近余,讀垂、隨、蕤、誰近如、吹近趨、規、龜、嬀近車、危近魚、葵、夔、逵近渠、麾、撝近虛、虧、窺近區、錐近朱,則轉入魚韻。
悲近杯、羸近來,則轉入灰韻。
又如,
歌韻:多、科、磨等字,音與模韻混。
庚韻:兄、榮、宏、紘、泓、轟、訇、塋、吰等字,音與東韻混。行、耕、氓等字,音與陽韻混。蒸、韻、朋、肱、薨等字,音與東韻混。
而十三元一韻,如:元、原、園、言,則與先混。煩、蕃、翻,則與刪混。垣、暄、萱,則與寒混。魂、渾、溫、奔,則與文混。孫、尊、存,則與真混。
竟不知本屬何紐,尤爲方音之偏,與古不同按:十三元古音本分爲二,均、真、文爲一類,寒、刪爲一類,此又方音近古處。
他如:
富音近、覆而讀如賦,則尤、虞混矣。
褒音近包,而讀如裒,則尤、豪混矣。
佳音近街,而讀如嘉,則佳、麻混矣。
此皆方音之偏,與韻不合者也。
至於四聲之誤,則:
仔、祇、斟、艘、閩、竣等字,以平聲而讀上、去。
技、庀、荷擔荷之荷、卉、殆、妓、垢等字,以上聲而讀去。
懿、汶等字,以去聲而讀平。
累、屢、餌、珥、嗣、穉、示、曙、忤等字,以去聲而讀上。
鼻、些、值等字,以去聲而讀入。
此皆俗師相承沿誤,不可不正者也。
又有俗語不誤,而讀書不辨者。如:
上下之下,上聲爲體,去聲爲用。今俗言潮退曰下岸,蔬肉曰下飯,皆讀如暇。而學者概讀上聲,則誤矣。
截物曰斷,如小兒斷嬭之類,俗音如短,而學者概讀徒管切,則誤矣。
他若:
狼戾、眼淚,俗語如利,而學者讀如類。
褒貶之褒,俗語如包,而學者讀如裒。
此音皆俗音近正,亦邇言所當察者焉。
《太平志》:
里言 浅近,至理 存焉,經史 竝 引之,吾邑 諺 有 可味 者:
君子一言,快馬一鞭。取直也。
年荒可過,兒小能大。在守也。
姑娘嫂,落得好。處有時也。
等人益久,憎人益醜。隨心變也。
家有千金,不掭雙芯。儉之積也 。
有錢布施,不問落處。施之博也。
甯添一斗,莫添一口。慮之長也。
忍一忍,喫不盡。能懲忿也。
若要好,大呌小。甯自屈也。
差人面,轉轉變。好無常也。
送人送上岸,送佛送到殿。有始終也。
依你算,發迹兩年半。勸安分也。
見說道是,見哭道死。譏輕信也。
磨得鴨嘴尖,雞嘴弗值錢。笑趨時也。
來者不獃,獃者不來。慎敵也。
砟高礙樹,砟低礙地。慮偏也。
隔牆拋,箕仰仆。不知事難定也。
牆頭草,風吹兩邊倒。不足倚也。
人往高頭,水往低流。宜審所嚮也。
富者算,窮者拚。亦各有說也。
弗買弗賣,三代分敗。世漸衰也。
三代眷親,世代族人。厚薄殊也。
不怕折,只怕歇。終必獲報也。
凡 此 皆 醒世 名言,君子其可無邇言之察哉。
案:吾黃 里諺 與 太邑 同者 已 見於 前 矣。至《太平志》所 未載 者 尙 多,今 錄於 後,併 釋其 義,亦 足爲 察 邇之一助。如:
勸讀書則曰:
勸爲善則曰:
勸安命則曰:
憑天所斷。《晉書・符堅載記》憑天俟時。
天生無祿之人。《元曲》。
錢財八隻腳,生世趕不著。富不可求也。
十年水流東,十年水流西。運至則通地。
戒爲惡則曰:
戒詐僞則曰:
弄巧成拙。《傳燈錄》。
弄假成真。《瑣綴錄》。
上樹拔梯。《通俗編》。
水落石出。《蘇東坡赤壁賦》。
越奸越巧越貧窮。詐無益也。
戒多言則曰:
前言不應後語。卽孟子言:不顧行意。
話不投機半句多。《元曲》。
一言既出,駟馬難追。《論語》駟不及舌。
嬾狗好條尾,嬾人好張嘴。言能言不能行也。
勸節儉則曰:
屋寬不若心寬。言無財勿造屋。
無有閒錢補笊篱。見《元曲》。
勸安分止足則曰:
戒妄取則曰:
君子不奪人所好。《指月錄》。
得人錢財,與人消災。《元曲》。
君子愛財,取之以道。《五燈會元》。
戒爭訟則曰:
戒安佚則曰:
論處家則曰:
他如:
論人情物理則曰:
隨鄉入鄕。貴從俗也。《范成大詩》。
女生外嚮。當從人也,見《白虎通》。
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義從夫也,見《埤雅》。
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兒打地洞。子肖其父也。《普燈錄》作“緣屋棟”。
外甥多類舅。氣所孚也。《容齋隨筆》。
一歲肖狗,千歲肖狗。少成若性也。
桑枝從小壓。教子齠齓也。
月裏崽老不可竦,新娶老婆不可寵。教子嬰孩,教婦初來也。謂幼孩曰崽老,崽,俗音嘶。
三子出一豹。多男,可喜亦可懼也。《癸辛襍志》作彪。
兒要親生,田要冬耕。凡事宜豫也。
隔重肚皮隔重山。同父異母常難處也。
生兒防老,積穀防饑。子宜養父也。
不郎不秀。無執業也。《畱青日札》元時,稱人以郞、官、秀才爲等第一說,卽詩不稂不莠。
獨隻皮鞋摑不響。勢不敵也。
官無悔筆。不可錯也。《譚概》。
窮官抵富戸。祿不薄也。
瞞上不瞞下。背公黨惡也。
無針不引線。事必有因也。
有麝自然香。誠則形也,見《元曲》。
板板六十四。定理不易也。《豹隱紀談》鑄錢每一板六十四文,乃定例也,多一文則爲私鑄。
近火前燒。勢所必及也。
遠水不救近火。無能爲力也,見《韓非子・說林》。
樹倒猢猻散。失其所恃也,見《談藪》。
養虎遺患。寇由自致也,《史記・項羽紀》。
神差鬼錄。妖由人興也。
神出鬼沒。技可通神也。《黃石公兵略》。
青大白日。明且清也。本云青天白日,葢由一人誤讀,眾從而效之耳。
風聲草動。常自驚也。
隨風倒舵。心不定也,見《禪宗語錄》。
𢳀風捉影。不足信也。
擔泥填井。事難成也。
雪上加霜。怨難平也。
雪中送炭。真仁人也。
有天沒日頭。無良心也。
花言巧語。人所輕也。
借花獻佛。徒損人也。
佛面刨金。貪不情也。
飛簷走壁。技通神也。
啞喫苦瓜。難告人也。
斬草除根。不留情也。
路上只可栽花,不可栽剌。宜解紛也
千年田,八百主。業無償也。《五燈會元》。
日餧貓,夜餧狗。事有章也。
屋倒連夜雨。數奇有悔也。
火燒眉毛眼下緊。急不能待也。
宰相肚裏好撐船。量如江海也。《水東日記》。
强將手下無弱兵。下觀而化也。
神仙難斷粢粒價。物無定價也。
依樣畫壺盧。不可認真也。《續湘山野錄》。
有箇壺盧畫箇圈。語必有因也。
𠡒東瓜畫壺盧。譏失真也。
大樹按丈竿。不足徵也。
捉著封皮當信行。虛無憑也。
平地打滑澾。掉以輕心也。
上梁弗正下柱差。宜反身也,《楊泉物理論》參差,俗語本此。
斧頭喫鑿,鑿喫樹。勢相逼也。
大蟲口裏剜碎肉。何所得也。
狗口無有好象牙。斷可識也,《抱朴子》牙不出鼠口。
麻狸過,打黃狗事無及也。
豬來窮,狗來富,貓來拔直過。驗往昔也。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觀後曰也。
只重衣衫不重人。有賢不識也。
人善得人欺,馬善得人騎。人情之薄也。
有錢能使鬼行磨。爲富則惡也,見《錢神論》《幽明錄》。
鬭風點火,自燒身。孽由自作也。
落水求人救,上岸討包布。無厭之索也。
甲子乙丑,拏弗到手。無底之壑也。
儇人做牙,獃人做抱。自取縛也。
豬到喫豬頭,羊到喫羊頭。唯利是視也。《容齋四筆》兩商人入神廟,其一陸行,欲晴,許賽以豬頭;其一水行,欲雨,許賽以羊頭。神顧小鬼言,晴乾喫豬頭,雨落喫羊頭,有何不可。俗語本此。
熱鑊孔著把,冷鑊孔著把。平視彼此也。《五燈會元》冷處著把火,俗語本此。
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不以貨財爲禮也,蘇黃詩俱用之。
緣繩落地,敲鑼沒趣。同事之恥也。
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譏自恃也,朱灣《戲擲籠籌》詩。
三十六相,走爲上相。笑無智也,《齊書・王敬則傳》三十六策,走爲上計。
蝨多不癢,債多弗愁。莫可爲計也。
頭痛灸頭,腳通灸腳。急則治標也。
有病不治,常得中醫。食飲宜調也,《漢志》引諺。
閒事莫管,㕑到三盌。省事加餐也。《苕溪叢語》載諺:聞事莫說,問事不知,閒事莫管,無事早歸,豈有不省事乎。
將酒勸人,竝無惡意。所以盡歡也,李昌齡《樂善錄》。
喫食自家門風,相喚自家禮儀。非以觀美也。
輕人自輕自,重人自重自。出爾反爾也。
㫄觀者明,當局者暗。臨事貴問也。
看事容易,做事難。勿爲高論也。
見怪不怪,其怪自敗。有定識也,事見《風俗通》。
工夫深,鐵杖磨細針。勤之積也。
一法通,萬法通。貫以一也,《莊子》云:通於一,而萬事畢。
其無關勸戒者,不悉錄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