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萬曆黃巖縣志・卷之三・食貨志・物產 ======
===== 糓之屬 =====
| 稻 | 地暴,有紅,有白。 白散 烏散 占城,以 來自 占城 名。 旱稜 宜 髙田。 水稜 宜 下田。 縮頭紅 嚴州旱 八月白 遟青 隨犁歸,一名 六十日。 已上 皆 秔 早稬、晚稬 冷水稬 宜 山田 矮稬 秋中 穫 黄稬、烏節稬、臙脂稬 |
| 稷 | 稷 為 五糓之長,北方 謂之 穄米,秔 宜 飰,稬 宜 釀。 |
| 黍 | 大 曰 梁,小 曰 粟。本土 少梁 多粟,有秔 有稬,山鄉 種之。 |
| 麥 | 大麥 有早 有遲,有紅筋,祼麥 顆大,小麥 有赤 有白 蕎麥。 |
| 𢊆 | 來自 大宛 曰 胡𢊆,莖 方者 曰 巨勝。 |
| 豆 | 即 菽 也,有 黑豆、黄豆 白豆 有 六月白、八月白。 寒豆 緑豆、赤豆、川豆、豇豆、飯豆、豌豆,亦曰蠶豆。 虎爪豆 羊角豆 刀鞘豆、白扁豆 茶豆,有青、紅二種。 |
===== 蔬之屬 =====
| 芥 | 有 紫芥、黄芥、青芥、冬芥、油芥、山芥,出 石罅,味 辛,俗名芥辣。 |
| 菘 | 大者 曰 白菜。 |
| 波稜 | 有 僧 自 頗稜國 携 子 來,俗 訛呼 波稜。 |
| 蒿 | 一名 同蒿。 |
| 薺 | 有 花薺、有 紅薺。 |
| 韭 | |
| 胡荽 | 一名 元荽。 |
| 蕨 | 初生 可茹。 |
| 葱 | |
| 萵苣 | |
| 苦蕒 | 即 芸臺菜,蠶婦 所 忌。 |
| 莙薘 | 一名 甜菜,其 莖 和 灰汁 可 澣衣。 |
| 荀 | 多種。 |
| 薤 | 佀 韭,葉 濶,多 白。 |
| 莧 | 有紅、白、紫點 數種,一種 野莧,名 五行草,節葉間 有 水銀。 |
| 芹 | 可 作 𦵔,有荻芹、赤芹,生 髙處者 可食,春後 在 水中者 有 蛟龍精,不可食。 |
| 葫 | 俗名大蒜,能 散 癰腫、風邪,小者 曰 藠槌,曰 小蒜。 |
| 薑 | |
| 萊菔 | 俗名蘿蔔,沙地 尤大。 |
| 木耳 | 生 木上 細者 曰 天花蕈,石上者 曰 石耳。 |
| 瓜 | 有 冬瓜、王瓜、甜瓜、西瓜、瓠瓜、𢇁瓜,俗名天羅瓜、錦荔枝瓜、香瓜、南瓜。 |
| 苔 | 一種 溪苔,味 佳。 |
| 紫菜 | 出 海山 石上。 |
| 海藻 | 亦 生 海山。一種 細而紫 曰 鹿角菜,又 有 䰄菜。 |
| 蘇 | 紫蘇、花蘇,白蘇 莖 髙,子 大,味 香羙。 |
| 茄 | 有 紫茄、白茄。 |
| 薯蕷 | 有 紅、白 二種,俗呼 蒔藥。 |
| 天茄 | |
| 紅蘿蔔 | |
| 芋 | 一名 蹲鴟。 |
===== 菓之屬 =====
| 梅 | 白花者 結實 黄,熟火 燻之 為 烏梅,鹽之 為 鹽梅,青實 糖 漬之 為 糖梅,又有 綠蕚梅,相見《梅品》,字梅 疊 瓣,蠟梅 花 黄。 |
| 桃 | 有 紫桃、金桃、方桃 諸種,碧桃 花 白,緋桃 花 紅,千葉桃 疊 瓣,無實。 |
| 李 | 有 綠李、朱李、紫玉李、黄李 諸種。 |
| 杏 | 圓 曰 金杏,匾而靑 曰 木杏。 |
| 梨 | 有 雪梨、青消梨、水梨、山梨、梅梨。 |
| 蓮子 | |
| 藕 | 白蓮 不 結子,藕 羙。紅蓮 結子,藕劣。其 節 應 月閏 則 益 一。又 有 並頭蓮,花不實,又 有 千葉蓮。 |
| 安石榴 | 花 有 單葉,有 千葉。 |
| 枇杷 | |
| 橘 | |
| 柑 | 有 乳柑、花柑、朱柑、金柑,金色,大如彈丸、乳柑,尤羙。《元・檢閱林昉》有記。 |
| 橙 | 有 杳橙、綿橙。 |
| 柚 | 似 橙。 |
| 朱欒 | 實 大如 甌,又 有 香欒、密罈。 |
| 楊梅 | 有 紅、白、紫 三色。 |
| 櫻桃 | |
| 林檎 | 一名 花紅。 |
| 葡萄 | 紫者 微酸,青綠者 味甘。 |
| 栗 | 有 油栗、毛栗。 |
| 榛 | 似 栗,小而圓。 |
| 椎 | 俗名 為 苦𰘹。 |
| 銀杏 | 北方 名 白果,煑食之 能 縮 小水。 |
| 棗 | |
| 柿 | 有紅、綠、牛妳、丁香、水杮 等種,小者 一名 杮棗。 |
| 木瓜 | 花紅,味酢。 |
| 菱 | 有 紅菱、緑菱、三角者 日 芰。 |
| 芡 | 俗名 雞頭。 |
| 茭手 | 即 菰 也。生 水中,八九月 中心 生 薹,甘羙 可食。 |
| 荸薺 | 善 毀 銅,土人 製為 粉,甚佳。 |
| 甘蔗 | |
| 葛 | 能 觧 酒毒。 |
| 茨菰 | 能 愈 血疾。 |
| 柰 | 似 李,味 珍。 |
| 園藕 | 一名 地蠶。 |
| 獼猴桃 | 俗呼 藤梨。 |
| 金豆 | 生 山中,蜜 煑之,香羙。 |
===== 藥之屬 =====
| 茯苓 | 生 松下,附根 曰 茯苓,抱根 曰 茯神。 |
| 芍藥 | 有 赤、白 二色。 |
| 天南星 | 苗 似 新荷,子 似 榴子,根 似 芋 而 圓。 |
| 天門冬 | 蔓 似 絲。 |
| 麥門冬 | 形 如 棵麥。 |
| 苦參 | |
| 薏苡 | 似 珠 而 長。 |
| 地黄 | 有 三種,以 水 試之,沉者 曰 地黄,最佳;半沉者 曰 人黄,次之;浮者 曰 天黄,為下。 |
| 枸杞 | 其 根 曰 地骨皮。 |
| 茱萸 | 吳茱萸 似 椒,九日 以 泛觴。 山茱萸 大 而 色紅。 |
| 卷栢 | 叢生 石上。 |
| 半夏 | |
| 椒 | 香 勝 蜀椒。 |
| 細辛 | 白者 良。 |
| 牽牛子 | 有 黑、白 二色。 |
| 蛇床子 | |
| 車前子 | 一名 蝦蟆衣。 |
| 决明子 | 似馬蹄者 曰 馬蹄決明,又 有 草決明。 |
| 蒼耳 | |
| 何首烏 | 赤者 雄,白者 雌。 |
| 覆盆子 | 一名 紅苺。 |
| 菖蒲 | 生 石罅 者 曰 石菖蒲。 |
| 五倍子 | 子青,大如拳。 |
| 萆薢 | |
| 黄蓮 | 九節者 佳。 |
| 瓜婁 | |
| 艾 | 重午日 收。 |
| 橘皮 | 有 青皮、陳皮。 |
| 香附子 | |
| 蓖𢊆 | |
| 香薷 | |
| 山梔子 | 小 而 多稜者 佳。 |
| 狶薟 | |
| 骨碎補 | |
| 金銀花 | |
| 桑螵蛸 | 桑枝上 螳蝍蛹 也。 |
| 桑白皮 | 不 出土者 乃 可用。 |
| 乾葛 | |
| 甖粟壳 | 一名 御米壳。 |
| 百合 | 花 白者 入藥。 |
| 大小薊 | |
| 益母草 | |
| 茵陳 | 類 香薷 而 細。 |
| 旋覆花 | |
| 玄參 | |
| 側栢 | |
| 牛蒡子 | |
| 僊人飯 | 俗呼 山阿娘。 |
| 五加皮 | |
| 葶藶 | |
| 龍胆 | |
| 薄荷 | |
| 荆芥 | |
| 兎𢇁子 | |
| 蔓荆子 | |
| 蒲公英 | |
| 絡石 | |
| 海桐皮 | |
| 馬藺 | |
| 大戟 | |
| 蜀漆 | 即 土常山苗。 |
| 石斛 | |
| 地膚子 | 即 絡箒子。 |
| 貫衆 | |
| 土芎 | |
| 凌霄 | 一名 苕。 |
| 商陸 | 《廣雅》云:形如 馬尾,有 如 人形者,有 神。俗呼 章柳。 |
| 女貞實 | 即 冬青𣗳 子。 |
===== 花之屬 =====
| 牡丹 | |
| 芍藥 | |
| 酴醿 | 一名 木香。 |
| 海棠 | 紅色,以 木瓜頭 接之 則 色白,有 黄海棠、垂絲海棠。 |
| 桂 | 一名 木犀,紅者 曰 丹桂,黄者 尤香,月開 名 月桂。 |
| 山茶 | 紅、粉 二色。 |
| 薔薇 | 有 紅、紫、黄 三色。 |
| 拒霜 | 即 木芙蓉。 |
| 山樊 | 極 香,木 髙 數尺,又 一種,葉 可 醃 䖳。 |
| 菊 | 多種。 |
| 丁香 | 有 紫、白 二色,有 金線葉者。 |
| 杜鵑 | 一曰 紅躑躅,自 川 來 曰 川鵑。 |
| 麗春花 | 甖粟 别種。 |
| 甖粟 | |
| 玉簮 | |
| 棣棠 | |
| 錦帶 | |
| 玫瑰 | 紫、白 二色。 |
| 長春 | 一名 月月紅。 |
| 山丹 | 一歲 一花。 |
| 木筆 | 一名 辛夷。 |
| 木槿 | 有 紅、白、粉 三色,一名 日及,又名 舜花。 |
| 玉繡毬 | |
| 水僊 | 有 一種 曰 金盞銀䑓。 |
| 梔子 | 佛書 曰 薝蔔花,瓣 多者 曰 川梔。 |
| 蜀葵 | 黃者 入藥。 |
| 石竹 | 一名 錦竹。 |
| 雞冠 | 佛書 曰 波羅奢花。 |
| 紫荆 | 俗呼 百日紅。 |
| 金鳳 | 有 五色,又 有 紅、黑斑者,葉 可 染 指。 |
| 迎春 | 一名 金雀兒。 |
| 密槱 | |
| 玎𤤮 | |
| 鼠柳 | |
| 紫薇 | |
| 佛掌 | |
| 午時 | 午開,子落。 |
| 茉䔧 | |
| 蘭 | 一榦 一花,香清 曰 蘭,一榦 數花,香烈 曰 蕙。又 一種 漳蘭。 |
| 丈紅 | 葵類,有 數花。 |
| 天棘 | |
===== 草之屬 =====
| 芝 | 瑞草,類 菌、蕈。 |
| 萱 | 一名 鹿葱。 |
| 蒲 | |
| 浮萍 | 亦 曰 䕯。 |
| 白蘋 | |
| 蓼 | 家蓼,髙 而 大。水蓼,生 水旁。辣蓼,生 道旁,汁 可 造 麯。 |
| 三白 | 一葉,白 則 稻熟。 |
| 馬鞭 | |
| 蘆 | 一名 葭,小者 曰 荻。 |
| 茅燈心草 | 細圓者 可 為席。 |
| 管 | 榦 可 織壁。 |
| 龍鬚草 | 可 為履。 |
| 稗 | 實 亦 可 食。 |
| 蓍 | 相傳 生 蓍嶴山。 |
| 芭蕉 | |
| 風蘭 | |
| 蚊草 | 中 生 蚊。 |
| 觀音草 | |
| 鴨跖 | |
| 鳳尾 | |
| 老少年 | |
| 魚腥草 | |
| 龍鱗 | |
===== 竹之屬 =====
| 斑竹 | 紫黑,大㸃。 |
| 紫竹 | |
| 筀竹 | 有 早筀、晚筀。 |
| 方竹 | 莖方,可杖。節間 有 刺 名 刺竹。 |
| 箭竹 | 小而勁。 |
| 淡竹 | 可 造紙,取 竹瀝。 |
| 石竹 | 節 踈而平,可 編壁。 |
| 䈽竹 | 促節,肉厚,可 為弩。 |
| 慈竹 | 叢生,一名 子母竹。 |
| 苦竹 | 以 笋苦 名,可 為槍。 |
| 佛面竹 | 著根 數節,如 佛面。 |
| 桃枝竹 | |
| 公孫竹 | 叢生,尺許。 |
| 篠竹 | 葉大,可 裹物。 |
| 猫竹 | 極大 而 堅。 |
| 江南 | |
| 四季 | 四時 有 筍。 |
| 䉡竹 | |
| 摇𢇁竹 | |
===== 木之屬 =====
| 松 | |
| 栢 | 葉 匾者 側栢。 |
| 檜 | 有 香檜、垂𢇁檜。 |
| 槐 | |
| 杉 | 有 刺杉、胖杉。 |
| 樟 | |
| 桐 | 有 黄桐、花桐、梧桐。 |
| 檀 | 黄者 曰 黄檀。 |
| 檉 | 即 河柳,似松,皮赤,可 為 棬胚。 |
| 楠 | 實 可食,材 中 宫室。 |
| 榆 | 凡 十種。 |
| 柞 | 可 為梳。 |
| 櫟 | 葉 可 染皂,其 實 曰 橡。 |
| 朴 | 皮 麄。 |
| 楮 | 一名 榖。 |
| 冬青 | 一名 萬年枝。 |
| 樺桃 | |
| 金荆 | 堅 而 有文。 |
| 樗 | 類 椿。 |
| 烏桕 | 實 如 雞頭,液 可 為燭。 |
| 柳 | 葉 下垂者 曰 垂楊。 |
| 黄楊 | 歳 長 三寸,遇 閏 則 縮,一寸 故,蘇詩 曰 厄閏年。 |
| 桑 | 葉 可 飼蠶。 |
| 柘 | 亦 可 蠶。 |
| 楓 | 脂香,可𤑔。 |
| 苦練 | |
| 猪牡 | 梓,美材也。兹 土 所 無 一種 猪牡 不 中材用,往年 求 梓木,土人 誤 以是 應之,官民 擾擾。 |
| 橡 | 實 可食,俗名 茶鈎。 |
| 冬紅 | |
| 赤髓 | |
===== 貨之屬 =====
| 茶 | 近山 多 有。惟 黄土嶺、寧溪、𡼾山者 佳。 |
| 蜜 |
| 木綿花 | 本 島夷 所産,元時 方 入 中國。 |
| 藍靛 | 有 木藍、蓼藍,其 細葉者 曰 細靛。 |
| 蠣灰 | 蠣壳 燒之,為 圬者 用,亦 可 糞田。 |
| 黃蠟 | 煎 蜂窠 成之。 |
| 白蠟 | 小滿日,用 蟲子 繫 冬青樹 或 苦錦樹 枝,次年 小滿前 數日 掊之 成 蠟。 |
| 紅花 | 可 染絳。 |
| 㯶櫚 | 可 作 繩及雨具。 |
| 槐花 | 可 染 黄、緑。 |
| 桕油 | |
| 桐油 | |
| 香油 | 即 芝麻油。 |
| 茶油 | 山茶子 為之。 |
| 菜油 | 油芥子 為之。 |
| 苧 | 一年 三收,可織。 |
| 絡𢊆 | |
| 葛 | 純葛 為 布,最佳。或 兼 𢇁,或 兼 苧。 |
| 桑𢇁 | 用 為 油絹。 |
| 柘絲 | 宜 絃 琴瑟。 |
| 綿 | 原 蠶繭 為之。 |
| 紬 | 有 線紬、平紬、綿紬。 |
| 絹 | 有 生絹、熟絹,又 土紗。 |
| 布 | 有 苧布、綿布、葛布。 |
| 草席 | 燈心草 為之。 |
| 皂夾 | |
| 金漆 | |
| 炭 | |
| 鹽 | 煑 海 而 成 漉,土 取 鹵 以 蓮子重者 試之,鹵 浮 三蓮、四蓮,味 重,五蓮,尤重。蓮子 取 其 浮 而 直,若 二蓮直 或 一直一橫,即 味 差薄,若 更薄,即 蓮 沉於底 而 不 成 盬。其法 由 宋姚寛。今 或 用 雞子 試之,亦 以 浮沉 為 鹵 厚薄。 |
===== 畜之屬 =====
| 馬 | 間 有 畜者,似 馬 而 小 曰 驢,驢馬 相合 生 曰 騾。 |
| 牛 | 有 黄牛、水牛。 |
| 羊 | 未成 曰 羜。 |
| 豬 | 亦 曰 彘,曰 豕,曰 豨子,曰 豚。 |
| 狗 | 亦 曰 犬,善守,能獵者 曰 獵犬。 |
| 雞 | 有 五徳,亦曰 徳禽。詩之三物,雞,其一也。 右 六擾 之外,有 貓 以 捕鼠。有 鵝,即 《曲禮》 之 舒鴈,有 鴨,即 《爾雅》 之 舒鶩,皆 家畜 也。 |
===== 禽之屬 =====
| 烏 | 以 能 反哺 名 慈烏,腹白 曰 鵶,又 寒鵶,狀 差 小。 |
| 鵲 | 俯鳴 則 陰,仰鳴 則 晴,鳴 而 喜 至,故 曰 喜鵲,以 其 好晴,故 名 乾鵲。 |
| 鸛 | 大 而 白,其 小 而 黑者 曰 烏鶺。 |
| 鷹 | 蒼黑色,亦 曰 鷙。其 聲 𫪐哳 而 悲者 曰 鷂,蒼褐色 似 鴟者 曰 隼。 |
| 鳩 | 斑色,有 不斑 而 鳴,於 畊時者 曰 布糓。 |
| 黄鸝 | 即 倉庚,俗名 黄鶯。 |
| 雉 | |
| 竹雞 | 多聲,相傳 白蟻 聞聲 即 化為 水。 |
| 山雞 | 嘴、足 皆 紅。 |
| 鴝鵒 | 五月五日,取 其 雛,剪 舌,畜之 能 為人語。 |
| 翠碧 | 毛 可 為飾。 |
| 郭公 | 身 赤,頭、尾 黑。 |
| 畫眉 | 褐質,白眉,善鳴,好闘。 |
| 白頭翁 | 似 雀 而 大,頭 有 白點。 |
| 射豹 | 以 聲 名之,即 杜䳌,亦 名 子規。 |
| 雀 | 斑褐色。黄者 曰 黄雀。 |
| 啄木 | 穿 木 食 蠧。 |
| 婆餅焦 | 似 雀。 |
| 伯勞 | 一名 鵙。 |
| 鷼 | 似 山雞 而 白。 |
| 黄頭 | 褐色,喜 闘。 |
| 鸂𪅍 | 毛 五色,善 勑水 取魚。 |
| 鸕鷀 | 善 捕魚。 |
| 鷺 | 白羽,修足,頂上 有 𢇁。 |
| 鷗 | 臆 白,趐(Beno按:當爲“翅”) 青。 |
| 鳧 | 其 飛 甚 迅。 |
| 鴛鴦 | 五色,雌、雄 相逐。 |
| 鶻 | 似 鷹 而 小。 |
| 百舌 | 一名 桑烏,春間 作 百鳥鳴。 |
| 燕 | 春來 秋去。 |
| 鵜鶘 | 一名 淘河,頥下 有 胡,可 容 二升物。 |
| 錦雞 | 一名 吐綬。 |
| 鴉舅 | 色黑,大 如 鳩,善 擊鴉。 |
| 楚䰟 |
| 鬼車 | 一名 負版,俗呼 九頭鳥。 |
| 夜鷹 | 俗呼 夜胡,一名 鬼東郭。 |
| 鵪鶉 | |
| 脊令 | |
| 泥滑滑 | 尾長 色白者 雄,尾短 色赤者 雌。春末 自呼其名 《郡志》誤註:竹雞 下。 |
| 練鵲 | 有 紅、白 二色。 |
| 長尾鳥 | 形 類 鸚鵡。 |
| 鴿 | 俗呼 舶鴿。 |
===== 獸之屬 =====
| 虎 | 號 則 風生,食 不 擇肉,謂之 山君。 |
| 熊 | 類 犬、豕 而 輕捷,好 縁𣗳。其 背 有 脂 曰 熊白,其 掌 珎羙,入 鹽食 殺人,其膽 入藥。 |
| 𧲣 | 似 犬。 |
| 𧳓 | 似 虎。 |
| 野猪 | 牙 利 如刃,即 封豕 也。 |
| 山羊 | 其 大 如牛,其 角 如螺,善走。 |
| 山犬 | 似 犬,赤色,黑文,食 果實。 |
| 鹿 | 性 善 驚。角 觧,新生 謂之 茸。似 鹿 而 小 曰 麂。 |
| 香狸 | 味 甚珎。 |
| 兎 | 視月 而 孕,張口 而 産,相傳 孕婦 見之 産子 唇缺。 |
| 猴 | 猿類,最黠。 |
| 狐 | |
| 鯪鯉 | 似鯉 而 四足,能陸、能水,又名 穿山甲。 |
| 獺 | 似犬 而 口銳,善 捕魚,患 魚鯁者,以 其爪 爬項 即 愈。 |
| 鼠狼 | 似 鼠 而 善 捕鼠。 |
| 鼯 | 似 蝙蝠。 |
| 栗鼠 | 能 緣木。 |
| 竹䶉 | 患 竹刺 入肉 不能出者,㗖之 良 愈。 |
| 箭猪 | 身 多箭。 |
| 麖 | 似 鹿。 |
===== 魚之屬 =====
| 鱸 | 類 鱖,能 食魚,養魚者 必 去之。 |
| 石首 | 首 有 白石,一名 黄魚,盛 於 春。 暴 為鮝。有鰾,有膠。 |
| 鮭 | 即 河豚 也,味 甚羙。其 白 名 西施乳,其 膏 曰 烏狼膏,染塵 殺人,惟 蘆芽 能 制之。 |
| 鰵 | 三腮 曰 鮸,四腮 曰 茅狂,最小 為 烏肚鰵姑。 |
| 鯧 | 身 扁,如 鎗,故 名。一云 與 百魚交 名為 娼魚。 |
| 馬鮫 | 身 圓 而 狹。 |
| 比目 | 二魚相合 乃 行,單 則 為 王餘。 |
| 楓葉 | 肉薄,味佳。 |
| 鮆 | 子 多而肥大者 曰 馬鮆,亦 曰 魴。 |
| 鯔 | 圓長而黑。 |
| 鯉 | 背 有 三十六 鱗。 |
| 鱧 | 頭 有 七星,膽 甘,能 食 諸魚。 |
| 銀魚 | 尖銳 如 銀條。 |
| 鰣 | 味 甘,多 骨。 |
| 鯽 | 甘 而 益人。 |
| 鮶 | 似 鯔 而 大目。 |
| 梅首 | 類 石首 而 小,俗名 梅童。 |
| 𩵓 | 類 鰣。 |
| 火魚 | 身 圓 而 赤,隨 潮 結隊 而 行,又 一種 盆池 所 畜,亦名 火魚。 |
| 白袋 | 一名 白距,形 如 牛,自 海 入 江,則 兆 水潦。 |
| 烏澤 | 類 鯔。 |
| 魟 | 俗名 𩶈,似 扇,無 鱗,口 在 身下,尾 長於 身,種 最多。 |
| 鯊 | 凡 二十四種,曰白浦、黄頭、白眼、白蕩、青頓、牛皮、鹿皮、犁頭、丫䯻、烏鯊、斑鯊、狗鯊、鮧鯊、燕鯊、虎鯊、昌鯊、刺鯊、𩻩鯊、䱟鯊、淺鯊、雷鯊、香鯊、斗鯊、梭鯊。 |
| 鮎 | 無鱗,頭大。 |
| 地青 | 魟類,尾有刺,逄物則撥,甚毒。色黄,腹下 一口者 為魟,味 頗羙。二口 為 𩽅,味劣。 |
| 香魚 | 香 而 無腥,青色。以 火 焙之 如 黄金。一名 細鱗,每月 長 一寸,至 十月 而 止。 |
| 石斑 | |
| 赤耍 | |
| 石勃卒 | 一名 耒魚。 |
| 華臍 | 一名 老婆魚。形 如 笠,有 帔,可 食。 |
| 子魚 | 味羙 不减。通應 所産,但 不 常有。 |
| 帶魚 | 若 練帶。 |
| 鱔 | 如 蛇 而 細。 |
| 鰻 | 有 海鰻、溪鰻、湖鰻,一種 鰻鱺,《魚圖經》云:焚 其 骨蚊 化 為水。 |
| 鰫 | 目旁 有 骨,《禮》云:“魚去乙”是也。 |
| 海鰌 | 甚大,不 入饌。 |
| 𩻣 | 骨 柔,無 鱗,身 如 膏髓,一名 龍頭魚。 |
| 青鱗 | 大 如 栂(Beno按:應爲“拇”)指。 |
| 鰍 | 生 泥中。 |
| 烏𧒿 | 腹有墨常游水上伺烏來啄則以鬚卷而食之骨名海鰾鮹乾之俗名明脯 |
| 章巨 | 八足圓首即郭璞江賦所謂蜛蝫也俗呼章魚一種曰望潮差小尤珍 |
| 跳魚 | 生海𡍼色黑土人呼曰彈塗 |
| 江珧 | 爾雅蜃小者曰珧以柱為珍江賦曰玉珧 |
| 螺 | 多種有香螺田螺辣螺溪螺丁螺斑螺黄螺白螺相打螺又一種小者名海螄 |
| 車鰲 | 蛤之大者其壳光澤色㣲黄肉堅含漿用火炙開之加椒酒令滚味佳 |
| 蝦 | 有赤白青黄斑數種取大者兩枚合炙之曰對蝦狀如蜈蚣者曰蝦姑産於陂湖者曰湖蝦有一種蝦蟣 |
| 鱉 | 俗名圑魚邊肉四垂曰裙最珍羙五爪者目深者腹下紅者食之殺人 |
| 蛤蜊 | 善醒酒 |
| 蟶 | 壳蒼白頭有兩岐 |
| 蚶 | 有瓦壟蚶毛蚶 |
| 龜脚 | 郭璞江賦曰石蚴 |
| 牡蠣 | 生海厓石上相連如房曰蠣房 |
| 蝤蛑 | 八足二𩪋隨潮退壳一退一長其肉隨月盈虧月盈則虗晦則滿 |
| 蟹 | 有白蟹螃蟹田蟹石蟹 |
| 彭越 | 一名彭蜞 |
| 蚌 | 孕珠 |
| 海月 | 形圓如月一名蠣鏡土人取之以蓋天𥦗 |
| 石帆 | 生海中石穴紫黑色 |
| 鱟 | 多足雌負雄而行故常雙得子如豌豆宜醬食 |
| 䖳 | 即水毋也形如覆釡蝦集其上蝦驚即沉故云以蝦為目 |
| 淡菜 | 俗名壳菜 |
| {虫族} | 生海巖或簄竹上 |
| 龜 | 甲蟲之長背文應八卦脅文應二十四氣 |
| 沙蒜 | 一種曰塗筍 |
| 酒盞 | 俗呼鴉碗 |
| 䗯 | 一名香䗯 |
| 坭螺 | 一名𡈽鐵俗呼沙委 |
===== 蟲之屬 =====
| 蠶 | 有桑柘二種又野生者曰天蠶 |
| 蛇 | 種甚多白花者入藥即蝮蛇也舊志云出鳴山者佳又烏蛇亦入藥名佛蛇青蛇噬人輒不救 |
| 蜈蚣 | |
| 蜥蜴 | 雄者備四色緣籬落者名蝘蜓在壁者名守宫飼以朱砂取血點婦人身姤男子始脱去 |
| 蠅虎 | 善捕蠅 |
| 鼃 | 三足者蟾蜍水中鳴者蝦蟆𡈽人釣而食之曰田鷄 |
| 蚯蚓 | 俗名曲蟮 |
| 蜘蛛 | 又名蟢子 |
| 蟻 | 有黄白二種 |
| 蝱 | 咂牛蠅 |
| 蝸 | 雨時涎壁 |
| 蜻蜓 |
| 蜂 | 有蜜蜂沙蜂山蜂 |
| 蝶 | 其種多大者曰蛺蝶 |
| 蠅 | 色蒼一種首赤者名景跡 |
| 螳螂 | 長臂 |
| 蜩 | 初生土中蛻壳登木為蟬大小數種其壳為蟬蛻 |
| 蟋蟀 | 一名促織雄者善闘 |
| 蝙蝠 | 亦名㐲翼 |
| 斑猫 | 生大豆上 |
| 水蛭 | 俗呼馬蝗 |
| 蚊 | 鼠負 |
| 螢 | 取螢火裹以羊皮置𡈽中馬見嗚却不敢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