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嘉定赤城志・卷第三十六・風土門一・土產 ======
前篇見:[[嘉定赤城志_風土門一]]
===== 穀之屬 =====
| 稻 | 《臨海 異物 志》云:“丹邱 穀,夏 冬 再 熟。”言 其 土 所 宜也。夏熟者 曰 早禾,冬熟者 曰 晚禾。其 最早者 曰 六十日、曰 隨犁歸、曰 梅裏白、曰 便糧;其 次早者 曰 白婢暴、曰 紅婢暴、八月白;晚者 曰 白香、曰 白堇、曰 大{禾豊}、細{禾豊}。若 是 數 者,名 最 著,土人 通 藝 焉。又 以 色 言 之,則 大青、矮青、光頭青、黃散秈、馬觜紅、金珠 之類 是也,而 馬觜紅 尤 香 而 甘;以 次 言之,則 獻臺、相連、寄生、第二徧 之類 是也,而 獻臺 最 貴。至於 旱稜 宜 旱,倒水賴 宜 水,是 又 其性 之 相反 者 也。糯之種 相傳 有 數十,而 可記者 有 流水糯、白糯、黃糯、麻糯、荔枝糯、烏鹽糯,皆 以 其 色 近似;至 葉婆糯、郎君糯,則 因 其人 得名;而 矮子糯,則 以 其 穗短 而 稱 焉。占城,自 占城國 至;剡秈,自 剡 至;大中祥符 五年,以 淮、浙 微 旱,使 於 福建 取 種 三萬 斛,分給 種之,至今 土俗 謂之 百日黃,是 又 其 得之 閩中 者也。名 色 雖 多,總 其 目 曰 秔、曰 糯,《爾雅》所 謂 黏 與 不黏 者,是 其 別 歟? |
| 麥 | 有 小、大 二 種。《廣雅》云:“大,麰也,小,䅘也。”今 小者 有 赤、白 二 色,以 赤 與 白 名 者,取 其 色。又 有 名 穬麥、蠶麥 者。別種 曰 蕎麥,秋 花,冬 實。 |
| 麻 | 胡麻,可 飯。油麻,可 壓油。大麻,可 爲 乳酪。 |
| 粟 | 有 秈、糯 二 種,江東 呼 曰 粢。 |
| 荳 | 有赤、白、紫、褐、黑 五 色。又 有 形如 虎爪、羊角 或 刀鞘 者;又 一種 名 白扁荳,生 籬落 間,可 藥、可 食;一種 名 蠶荳,蠶 熟 時 有之。 |
===== 帛之屬 =====
| 羅 | 越羅 自 唐 有名,杜甫《繰絲行》有“越羅 蜀錦”之稱,台,越地 也。 |
| 綾 | 有 花綾、杜綾、綿綾、樗蒲綾 四 種。 |
| 絹 | 出 仙居 黃奢 者 佳。 |
| 紗 | 三伏 時 織 者 爲上,秋 次之,冬 又 次之,絹 亦 同。 |
| 縐 | 紡 絲 爲之。輕者 曰 縐紗,宜 夏;重者 曰 紡絲,宜 冬。 |
| 紬 | 以 麄絲 爲之,又 有 以 綿、繭 搣之 而 成 者,曰 搣綿、搣繭。 |
| 布 | 有葛、紵、麻 三 種,皆 績 其 皮 爲之,《史記》以 紵 爲 纑。 |
===== 貨之屬 =====
| 銀 | 出 天台 赤巖。 |
| 鉛 | 出 天台 赤巖、郭婆坑 等 處。 |
| 銅 | 出 仙居、天台 等 處。 |
| 鐵 | 出 臨海 興國、仙居 安仁、天台 楢溪、寧海 東溪。 |
| 蜜 | 州 有 蜜巖,見《梁・傅昭傳》。 |
| 蠟 | 有 二 色,黃者 造 燭,白者 醫家 用之。 |
| 鹽 | 屬 于浦 者 成于 土,屬 杜瀆 者 漉於 沙。 |
| 茶 | 按陸羽《茶經》“台越”下 注 云:“生 赤城山 者,與 歙 同。”桑莊《茹芝續譜》云:“天台 茶 有 三品,紫凝 爲 上,魏嶺 次之,小溪 又 次之。”紫凝,今 普門 也。魏嶺,天封也。小溪,國清也。而 宋公(祁) 荅 如吉 茶詩 有“佛天 雨露,帝苑 仙漿”之語,蓋 盛稱 茶 美 而 不言 其 所出之處,今 紫凝 之外,臨海 言 延峯山,仙居 言 白馬山,黃巖 言 紫高山,寧海 言 茶山,皆 號 最珍,而 紫高、茶山,昔 以爲 在 日鑄 之上 者也。 |
| 紙 | 蘇文忠(軾)《雜志》云:“呂獻可 遺 余 天台 玉版,過於 澄心堂。”又 米元章 用 黃巖 藤紙 硾熟 揭其半 用之,有“滑淨軟熟”之稱。今 出 臨海 者,曰 黃檀、曰 東陳,出 天台 者,曰 大澹,出 寧海 者,曰 黃公,而 出 黃巖 者,以 竹穰 爲 之,卽 所謂 玉版 也。 |
| 紅花 | 秋末 種,春末 乘露 采之,可 以 染 絳。 |
===== 花之屬 =====
| 牡丹 | 多種,歐陽公《花品序》云:“南 出 越州,吳越 錢氏 喜 栽植,其 盛 若 菜畦。”今 天台 最 著。 |
| 芍藥 | 多種,亞 牡丹。 |
| 酴醿 | 一名 木香,有 花 大 而 獨出 者,有 花 小 而 叢生 者,叢生 者 尤 香,舊 傳 洛京 歲貢酒,其 色 如之,江西人 采 以爲 枕衣。黃魯直 詩 所 謂“風流 徹骨 成 春酒,夢寐 宜人 入 枕囊”是也。 |
| 海棠 | 紅色,以 木瓜頭 接之,則 色 白。又 有 二 種,曰 黃海棠,曰 垂絲海棠。垂絲 澹紅 而 枝 下 向。 |
| 巖桂 | 一名 木犀,紅者 號 丹桂。又 有 黃、白、紫、碧 四 色,與 重臺 及 四時 開者,而 黃者 尤 香。 |
| 山茶 | 有 紅、白 二 色。 |
| 薔薇 | 紅紫色,枝榦 有 刺,又 有 黃色 者。 |
| 拒霜 | 一名 木芙蓉,有紅、白 二 種 及 百葉 者。 |
| 山樊 | 極 香,木 高 數尺,北人 呼 曰 瑒花。 |
| 菊 | 有 四十 餘 種。今 可 記 者 曰 黃,曰 白,曰 紫,曰 御袍,曰 金、銀、荔枝 之類,則 取 其 色;曰 甘,則 取 其 味;曰 毬子、曰 玉繡毬、曰 金盞銀臺,則 取 其 形 之類;曰 酴醿、曰 桃花、曰 茉莉,則 取 其 花 之 同至 是。而 獨頭 開 者 曰 佛羅菊,狀 似 嬰兒 者 曰 孩兒菊,高 與 籬落 等 者 曰 東籬菊,自 海外 得 種 者,曰 過海菊,餘 不可 勝 載 云。 |
| 瑞香 | 張祠部 以 “瑞” 爲 “睡”,故 其 詩 有“曾 向 廬山 睡裏 聞”之句,而 蘇文忠 詠 此 花,詞 乃 云“領巾 飄下 瑞香 風”,俗 但稱 瑞香。 |
| 丁香 | 有 紫、白 二 色,出 海山。 |
| 杜鵑 | 俗 號 映山紅,一 曰 紅躑躅,王荊公 詩 所 謂“亦 見 舊時 紅躑躅”是也。又 有 一 種 紫色,唐 正(貞)元 中,僧 自 天台 鉢 中,以 藥 養 其 根,種 鶴林寺,或 見 紅裳 女子 游 花下,俗 傳 花神,卽 此 花 也。 |
| 麗春 | 莖 生 花,媚 而 香。 |
| 金錢 | 深黃,花 圓 如 赤仄。 |
| 玉簪 | 質 素 而 香,其 形 似 之。 |
| 金棣棠 | 淡金色。 |
| 迎春 | 一 名 黃雀兒花。 |
| 金沙 | 有 紫色 者。黃魯直 詩 所 謂“紫綿 揉 色 染 金沙”是也。 |
| 錦帶 | 長蓧 而 花 綴 其 上,有 若 錦 然,王元之 目 爲 海仙,作 詩 云:“錦帶 爲 名 卑 且 俗,爲 君 呼作 海仙花。” |
| 金鳳 | 有 數 色,狀 若 飛鳳,一 又 曰 鳳仙。 |
| 八仙 | 狀 如 瓊花,八 蝶 簇 一 心。又 有 小蝶 簇聚 如 碧玉 者,曰 玉蝴蝶。 |
| 雪玫瑰 | 白色,又 有 紫色 者,曰 徘徊花。 |
| 長春 | 紅色,一 名 月月紅。 |
| 滴滴金 | 黃色,一名 滴露花。 |
| 山丹 | 一 歲 著 一 花。 |
| 木筆 | 初 發 如 筆 狀,一 名 辛夷,見 韓退之《感春詩》。 |
| 凌霄 | 附 木 蔓 生,有 毒,或 凌晨 仰視,花露 滴目,則 能 䘮明。 |
| 木槿 | 《詩》名 舜華,一 曰 日及花,施肩吾 詩 所 謂“但 看 日及花,唯 是 朝 可 憐”是也。 |
| 玉繡毬 | 白 圓如毬。 |
| 翦金 | 葉 分 數 歧,如 翦裁 之 狀。 |
| 寶相 | 蔓 生,類 長春。 |
| 密槱 | 紅黃色,千葉,歐陽公《牡丹記》作此“槱”字,俗云“密友”者,非。 |
| 水仙 | 本名 雅蒜,黃魯直 謂“質 可 比 梅 而 枝 不及”,有“只 比 江梅 無 好 枝”之句。又 有 一 種 曰 金盞銀臺。 |
| 栀子 | 一作支子,一名鮮支,《上林賦》:“鮮支黃礫”,司馬彪注:“鮮支,支子 也。”佛書 稱 薝蔔花,六出,按 黃魯直 云“八出 者 勝”。近 有 一 種 花瓣 尤 多 且 大,名 川栀。 |
| 蜀葵 | 《爾雅》曰 眉戎葵,釋 曰:“蜀葵 也。”一 種 曰 夏葵,有 紅、白、紫、三 色。 |
| 石竹 | 一 名 曰 錦竹,頗多 種,李太白 詩 所 謂“石竹 繡 羅衣”是也。 |
| 百合 | 紅白色,根 如 胡蒜,疊生,二三十瓣。又 有 川百合,先 實 後 花,杏黃色,上 有 黑點 如 灑墨 然。 |
| 甖粟 | 以 狀如 瓶罌,其中似粟,故名。《本草》有“甖”字粟,正 用 此 字,俗 云 “鶯”粟 者,誤。 |
| 雞冠 | 其 狀 似之,佛書 所 謂 波羅奢花 是也。 |
| 紫荊 | |
===== 藥之屬 =====
| 百藥祖 |
| 黃寮郎 |
| 催風使 |
| 含春藤 |
| 石南藤 |
| 清風藤 |
| 耆婆藤 |
| 天壽根 |
| 千里急 |
| 紫葛 |
| 烏藥 |
| 百棱藤 |
上(右)十二 品 按《本草》皆 出 天台山。
| 黃精 | 白居易《贈天台鄭隱君》詩 有“黃精花未茸”之句,山中人 九蒸 九暴 而 食。 |
| 仙茅 | 一 名 香茅,出 天台 洞天宮 者 最 勝。傳云:“千斤 乳石,不及 一斤 仙茅。”言 其 功力 也。 |
| 术 | 白 者 葉 大,有 毛,甘 而 少 膏;赤 者,反 是。貫休 詩“黑壤 生 紅术”,指 天台 也。杜光庭 空明洞 詩“芝 术 迎風 香馥馥”,指 黃巖 也。 |
| 茯苓 | 松脂 入 地 而 生,傍根 者 爲 茯神。 |
| 根子 | 出 天台 蒸餅峯 後,向 東 者 佳。今 貨 於 市 者 多 國清、天封 所 產,故 不能 愈 疾。 |
| 附子 | 出 仙居 黃皮山。比 蜀 產 爲 下。 |
| 草烏 | 出 蒼山。 |
| 芍藥 | 有 赤、白 二 種。 |
| 天南星 | 葉 兩頭 相抱,穗 似 橊子。根 似 芋 而 圓,如 蒟蒻。 |
| 天門冬 | 《爾雅》謂之 蘼,一 名 釁冬,夏 生 白花,秋 結 黑子。 |
| 苦參 | 根 黃,莖 並生。一 名 水槐。 |
| 元參 | 陶宏景 云,道家 用以 合香。 |
| 薏苡 | 形如 珠 而 稍長。 |
| 地黃 | 有 三 種,以 水 浸試,其 浮 者 曰 天黃,沉 者 曰 地黃,半沉半浮 者 曰 人黃,然 人黃 爲 下。 |
| 枸杞 | 一 名 王母杖。 |
| 茱萸 | 似 椒 而 淺青色 者 曰 山茱萸,粒 大 而 黃黑 者 曰 吳茱萸,又 有 一種 紫色,九日 人 以 泛觴。 |
| 白芷 | 近城 及 天台、仙居 多 種之。 |
| 卷柏 | 叢 生 石上,以 葉 似 柏卷,故 名。 |
| 半夏 | 獨莖 生,皮 黃,肉 白。 |
| 椒 | 紅色,香 勝 蜀椒,今 天台 獨 盛。 |
| 細辛 | 白 者 良。陶宏景 云 出 臨海。 |
| 牽牛子 | 有 黑、白 二 色,蔓生 籬落 間。一 名 鼓子,花 碧 色。陶宏景 云:此 藥 始 出 ,野人 牽牛 以 易之,故名。 |
| 蛇床子 | 一 名 蛇米,每 枝上 有 花頭 百餘,結 同一 窠。 |
| 車前子 | 土人 呼爲 蝦蟆衣。 |
| 決明子 | 葉 似 苜蓿 而 大,實 似 馬蹄 者 號 馬蹄決明,又 有 草決明。 |
| 蒼耳 | 一 名 羊負來。 |
| 何首烏 | 赤 者 雄,白 者 雌,本名 交藤。因 何姓 服之 首烏 故名。 |
| 五味子 | 以 五味 具,故名,俗名 南藤。 |
| 菖蒲 | 生 石罅 者 曰 石菖蒲,葉 細;生 陂澤 者 曰 水菖蒲,葉 微 大。 |
| 五倍子 | 子 青,大 者 如 拳。 |
| 覆盆子 | 以 老 者 食之,可 溫 水臟,故名。 |
| 葶藶 | 《月令》:“孟夏 蘼草 死”,注云:“蘼草,薺、葶藶 是也。” |
| 萆薢 | 莖 有刺 者 根 實,無刺 者 根 虛,虛 者 勝。 |
| 黃連 | 狀 若 連珠,其 九節 者 妙。 |
| 苽蔞 | 一名 黃苽,《詩》所謂“果臝之實”是也。 |
| 龍膽 | 狀 似 牛膝,味 苦,故 以 膽 名。 |
| 艾 | 俗名 蓬蒿,土人 於 重午 前一日 收 其葉 以 制 藥。 |
| 橘皮 | 有青、陳 二種。 |
| 香附子 | 叢生 道 旁,一 云 蓑草。 |
| 蓖麻 | 紫 莖,子 青褐色。 |
| 藷藥 | 一名 玉延。一種 出 臨海、寧海 山中,根 圓 而 長,名 山藥,其 下品 曰 水藷藥;又 一 種 紫黃色 曰 虎掌藷,其 形 似,故名,多 出 黃巖。 |
| 豨薟 | 一名 火杴草。 |
| 骨碎補 | 一名 胡孫薑,唐 明皇 以 其 主 折傷 有 奇效,故名。 |
| 石斛 | 按《本草》,溫、台 亦 有之,以 廣南 者 爲 佳。 |
| 茵陳 | 有 山茵陳、家茵陳 二 種。 |
| 婆荷 | |
| 芎藭 | |
| 蒲黃 | |
| 天羅 | |
| 馬蘭 | |
| 羊蹄 | 一 名 蓄,或 又 名 禿。 |
===== 菓之屬 =====
| 梅 | 多種,花 白 者 爲 盛,餘 則 有 緑萼梅、紅梅、雙梅、香梅、千葉梅、夏梅、寒梅,其 實之 酸 則 一 也。又 有 黃色 者 爲 蠟梅,無實。 |
| 桃 | 多種,以 天台 水南 爲 勝。皆 夏熟,惟 紫桃,一 名崑崙桃,以 秋熟。更 有 名 寒桃,以 十月熟。又 有 實 小如 梅 者 曰 御愛桃,又 有 水蜜桃、綿桃、餅子桃,其 無 實 者 爲 碧桃、緋桃。 |
| 李 | 花 與 梨花 類,有 緑李、蠟李、朱李、紫抹李 數種。 |
| 杏 | 花 類 紅梅,舊 傳 天台山 有 六出 五色 者,號 仙人杏。 |
| 梨 | 花 雪白,有 雪梨、梅梨、青消梨、水梨、紅縻、黃縻 等 數種,其 大小 不類。 |
| 蓮 | 花 有 紅、白 二 種,俱 結 實。又 有 碧蓮、府蓮、朝日蓮。 |
| 安石橊 | 花 有 單葉、百葉,一種 號 花石橊,藏其實,至 花開 不 壞。 |
| 枇杷 | 葉 陰密 不凋,冬花 夏實。 |
| 橘 | 花 頗香,有 榻橘、緑橘、乳橘、朱橘 等種。 |
| 金柑 | 黃色,如 彈丸。 |
| 橙 | 皮辛,色黃。有 青橙、縐橙、香綿橙 等種。 |
| 朱欒 | 實 大如 甌,理粗 而 皮厚,其 瓣 堅酢 不可 食,俗呼 沙柑。又 有 香欒、蜜覃 二種。 |
| 柚 | 《爾雅》注云:似 橙 實。今 土產 大者 如 甌盂。 |
| 楊梅 | 《臨海異物志》云:“子 如 彈丸,赤色,五月中 熟。”近歲 土人 所 植,多 大 而 甘。 |
| 櫻桃 | 一名 荊桃,一名 含桃,一名 鸎桃。《呂氏春秋》以 鶯 嘗含 其 實,故名 鸎桃。俗 但云 櫻桃。 |
| 林檎 | 本名 來禽,出 天台 者 佳。 |
| 蒲萄 | 二種,紫 者 微酸,青緑 者 甘。甘 者 名 水晶,味 尤 勝。出 仙居。 |
| 栗 | 《本草》栗 注云:“剡 及 始豐,皮 薄 而 甜,相傳 有 人 病足,往 其下 食 數升,卽 能 起行。”始豐,今 天台 也。小 者 號 茅栗。 |
| 榛 | 似 栗 而 圓小,又 有 一 種 曰 鉤栗,俗 呼 巢鉤。 |
| 椎 | 小 而 圓黑,又 一種 名 櫧差,大 而 味澀,俗呼 曰 苦𰘹(櫧)。 |
| 銀杏 | 本名 𩿼腳,後 以 其 色白,易 今 名。 |
| 棗 | 有 馬頭棗、鍾棗、鹽官棗 數種;又 一 種 名 棘子,實 小 而 圓。 |
| 柿 | 有紅、緑、烏、黃 數色,及 牛奶、八棱、無核、丁香 等種。 |
| 椑 | 形 似 柿,青黑色。一名 緑柿。 |
| 楊桃 | 《臨海異物志》云:“色 青黃,其 核 似 棗。”蓋 今 山棗,又 一名 羊桃,《本草》名 藤梨,或 名 獼猴桃。 |
| 瓜 | 有 金瓜、銀瓜 等種,又 有 名 八棱、約青、筭筩 者。 |
| 木瓜 | 一名 木梨,比 宣城 爲下。 |
| 榧 | 花 實 相續 而 生,天台、仙居 有之。 |
| 菱 | 有 牛頭菱、緑菱、三角菱 等 數種。 |
| 芡 | 俗名 雞頭,陂塘間 有 種 者。 |
| 荸薺 | 生 水田 中。 |
| 藕 | 出 臨海 蔡嶺 者 佳。 |
| 甘蔗 | 有 竹、荻 二種。出 黃巖 亢山 等 處。 |
| 葛 | 春 生 苗,引 蔓,根 大 如 臂。 |
| 茨菰 | 卽 鳧茨,《東漢書》作 鳧茈。葉 有 稏,如 燕尾,生 水田 中。今 蔡嶺 爲 多。 |
===== 蔬之屬 =====
| 芥 | 一 名 水蘇。有 紫芥、黃芥、青芥、油芥 數種,出 石罅 者 曰 山芥,味 極 辛,出 黃巖、仙居。 |
| 菘 | 大 曰 白菜,小 曰 菘菜,又 有 白頭、牛肚、早晚 等 數種。 |
| 波棱 | 葉 尖,理 細如 波紋。劉禹錫《嘉話》云:“出 頗棱國,有 僧 㩦子 而至,俗 譌爲 波棱。”按《唐西域傳》正(貞)觀 十一年 泥婆羅 遣使 入獻 波棱菜,非 頗棱 也。 |
| 蒿 | 一 名 同蒿,又 有 蔞蒿,葉 細而香。 |
| 薺 | 有 花薺、紅薺 二種。 |
| 韭 | 一名 草鍾乳,《四時纂要》云:“一翦 一加糞,歲 不過 五翦 云。” |
| 胡荽 | 一云 元荽,《幼幼新書》又 云 鵞不食草。 |
| 蕨 | 《爾雅》 曰 蕨鼈,郭注:“初生 者 可 茹”,土人 多 以 配笋 焉。 |
| 葱 | 四時 有之,惟 冬 其白 愈長。 |
| 萵苣 | 《遯齋閒覽》云,出 萵國。 |
| 苦藚 | 《字書》曰 苦{艹處}(𦼫),蠶婦 所 忌。 |
| 莙薘 | 其 莖 和 灰汁 可 澣衣。 |
| 筍 | 有 早筀、晚筀、江南、含肚、石筍、箭筍、燕筍、鞭筍、苦筍 等種。 |
| 薤 | 似 韭 而 葉濶,多白。 |
| 莧 | 有 五種,赤、白、紫 三色,又 有 馬莧、五色莧。 |
| 葫 | 大蒜 也,一 呼 曰 葫蒜。舊傳 天寶 中 此州 李木 生 一枚,呼爲 葫蒜,俄而 禄山 叛,乃 先兆 也。 |
| 蕈 | 多種,出 仙居 稠皋 者 勝。其地 有 左溪、右溪、中溪,中溪 者 最 香。又 天台 萬年山 出 合蕈,土人 珍之,多 暴 以致遠。仙居 亦 有之。 |
| 薑 | 《本草》云,出 臨海 章安 者 佳。 |
| 萊菔 | 俗名 蘿蔔,宜 於 沙地,出 黃巖 潮際 者 尤 大。 |
| 牛蒡 | 三歲 一花,根 可 食,土人 以 中元日 脯之。 |
| 木耳 | 生 木上,又 有 生 石上 者 曰 石耳,生 水上 而 細 者 曰 天花蕈。 |
| 瓜 | 有 冬瓜、秋瓜、瓠瓜、稍瓜 等 數種。 |
| 芋 | 若 蹲鴟,謂之 芋魁,今 出 城西 沙田 者 佳。 |
| 苔 | 生 海水 中,出 寧海 古洞 者 佳。 |
| 紫菜 | 莖 纖而稀,生 海崖石上,土人 以 春初 者 爲 貴。《吳都賦》綸、組、紫、絳,注:“紫,紫菜也”。 |
| 海藻 | 生 海中,又 一種 甚 大,俗名 大菜。又 一種 細 而 紫色,名 鹿角菜。 |
| 香菜 | 有 細 大 二種。 |
| 蘇 | 有 紫蘇、花蘇、板蘇 三種。 |
===== 草之屬 =====
| 芝 | 《抱朴子》云:“芝草,出 蓋竹、栝蒼山。”晉許邁 云“天台、臨海 山 多有 仙人、芝草。”《耳目記》亦 云“赤城山頂 有 青芝 二根 焉。” |
| 蘭 | 每 榦 一花 而 香濃 者 蘭,五 七花 而 香薄 者 蕙。 |
| 萱 | 《埤雅》云:“一名 鹿葱,可 以 忘憂。”夏開 者 高而葉大,秋開 者 短而葉細,又有 鞓紅 百葉 者,有 鵞黃 而 香 者。 |
| 茜 | 生 山谷 中,三棱,可 以 染絳。 |
| 茭 | 生 浦 中,束 其葉 可 爲 薦藉,有 白色 者 其根 號 茭手,可 食。 |
| 蒲 | 生 陂湖 中。 |
| 三白 | 農人云“三葉白 則 稻熟”。 |
| 藍 | 三種,中有梗 者 曰 木藍,可 爲澱 者 曰 松藍,可 染碧 者 曰 蓼藍。 |
| 燈心 | 澤地 叢生,莖 細圓,可 爲 席。 |
| 馬鞭 | 莖 方,花 鈿色,下 如 鞭梢。 |
| 仙掌 | 生 石壁上,如 人掌,故名。 |
| 蕢 | 《爾雅》謂之 𦵐,江生 者 爲 淡蕢,近海生 者 爲 鹹蕢,土人 以 爲纜、爲席、爲屨。 |
| 萍 | 《爾雅》萍,注云:“小萍也,江東 呼爲 薸。”有 青、紫 二色,紫 者 以 壅田 極 腴。又 圓葉 白花 者 曰 白蘋。 |
| 蓼 | 江岸 者 曰 紅蓼,道旁 者 曰 辣蓼,可 造 麯糱。 |
| 蘆 | 或 謂之 葭,小 者 曰 藋。 |
===== 木之屬 =====
| 金松 | 按 唐 李德裕 賦 序 云“於顏 太師 猶子 舊宅 睹 奇木,枝 似 檉松,葉 如 瞿麥,訪 其名 曰 金松。得 於 台嶺,故 爲之 賦。”其 略 云:“風 入葉 而 成韻,露 垂柯 而 流液。含 春靄 而 葱青,映 夕陽 而 的皪。疑 翠羽 之 羣翔,笑 金潭 之 旁射。亦 猶 處子 在於 隱,淪 奇材 遺於 山澤。 |
| 琪樹 | 按 孫綽 賦 云“琪樹 璀璨 而 垂珠。”李善 注 云“仙都 所 產。”未 言 其狀 也,至 唐人 詩詠 始盛。李紳 詩 注 云:“垂條 如 弱柳,結子 如 碧珠,三年 子 乃 一熟,每歲生 者 相續,一年 者 緑,二年 者 碧,三年 者 紅,綴條上 璀錯 相間。”此 言 其狀,而 其詩 云:“石橋峰 上 棲 元(玄)鶴,碧澗巖 邊 蔭 羽人。冰葉 萬條 垂 碧實,玉珠 千日 保 青春。月中 泣露 應 同色,澗底 侵雲 尚 有塵。徒 使 伏根 成 琥珀,不 知 松 老 化 龍鱗。”又 許渾 詩 云:“月明 琪樹 陰”,鮑溶 詩:“閒 踏 莓苔 繞 琪樹”,皆 謂 此 也。 |
| 松 | 土產 最盛,天台 有 怪松,大 數圍,高 不四五尺,陸龜蒙 嘗 讚之。寧海 梁王寺 亦 有 偃松,極 古怪。 |
| 柏 | 葉 扁而香。 |
| 檜 | 有 御愛檜、海檜 二種。 |
| 梓 | 《爾雅》云 椅梓,注云:“卽 楸也”。 |
| 桂 | 天台山 有 八桂。 |
| 槐 | 《爾雅》作 櫰,葉 大而黑。 |
| 杉 | 有 刺杉、細杉、瑞杉 等種。 |
| 樟 | 色 微赤,氣 辛。 |
| 桐 | 有 黃桐、毛桐、梧桐 等種。 |
| 楓 | 脂 可 爲 香,《名山略記》云:“天姥山 有 長楓 千餘丈。”今 無之。 |
| 檀 | 黃色,或 名 黃檀。 |
| 檉 | 杜光庭《題空明洞》有“松檉 蔽日 影 森森”之句。 |
| 楠 | 根 生癅。《吳都賦》云“楠,癅之木”。 |
| 支 | 謝靈運《名山志》云“樓石山 多 有之”。 |
| 𰘹 | 實 可食。 |
| 欓 | 子 似 茱萸 而 香。 |
| 榆 | 其類 有 十,葉同 而 理異。 |
| 柞 | 性 堅,得 土之 正,可 爲 梳材。 |
| 櫟 | 葉 似 櫟,可 染 皁,其 實 橡也。 |
| 樸 | 皮麄。 |
| 楮 | 一 名 榖,舊 傳 皮斑 而 有瓣 者 爲 楮,皮白 而 無瓣 者 爲 榖。 |
| 枕 | 出 樓石山。 |
| 冬青 | 宮中 號 萬年枝,四時 常 青。 |
| 樺桃 | 皮 可 爲 燭,唐人 所謂“朝天 樺燭 香”是也。 |
| 金荊 | 木堅 有文,可 爲 牀。 |
| 練 | 子 可 熟絹。 |
| 樗 | 形榦 類 椿,葉 脫處 有 痕 如 樗蒲子,故名。然 無用,《莊子》所 謂“匠者不顧”是也。 |
| 黃心 | 以 其心 黃,故名。 |
| 烏臼 | 實 如 雞頭,液 如 豬脂,可 壓油 爲 燭。 |
| 栟櫚 | 《吳録》云“出 臨海 山中”,一名 椶櫚。 |
| 柳 | 其 葉 下垂,細 者 曰 西河柳;又 一種 曰 櫸,杜甫 詩 所謂“櫸柳 枝枝弱”是也。 |
| 黃楊 | 歲 長 三寸,遇 閏 則 縮 一寸,東坡 所謂“厄閏年”是也。 |
| 水楊 | 葉 圓而濶,且 梗短,生 水濱。 |
| 苦條 | 材 可 爲 弓。 |
| 桑 | 有 黃桑、青桑、花桑、水桑、過海桑。 |
| 柘 | 葉 不類 桑,蠶 惟 三眠者 食之。 |
| 皁莢 | 《南史》云“黃塵 汚 人衣,皁莢 相 料理”。又 一種 田肥皁 可 澣衣。 |
| 椆 | 其 實可食。 |
===== 竹之屬 =====
| 斑 | 暈 紫黑 而 點 大,又 號 越竹。 |
| 紫 | 紫色,張文潛 所 贊“紫君”是也。 |
| 筀 | 生 二三月 爲 早筀,其 皮 暴乾 可 照夜;生 四五月 者 稱 晚筀。 |
| 方 | 以 莖 方,故名。出 天台 玉霄峯。 |
| 箭 | 會稽 之 竹箭 是也。 |
| 淡 | 肉 薄,節間 有 粉,可 造紙。南人 多 燒 取 瀝 焉。 |
| 石 | 節 疎而平,可 編壁。 |
| 狗 | 《竹譜》云:“節間 有 毛,生 臨海。 |
| 筋 | 肉厚,竅中,可 爲 弩。 |
| 慈 | 又名 子母竹,叢生。 |
| 苦 | 以 筍味 苦,故名。《海物記》云:“越人 以 苦毒竹 爲 槍,中 虎 卽 斃。 |
| 江南 | 榦葉 蒼翠,異 他竹。 |
| 佛面 | 以 根 如 人面,故名。 |
| 釣絲 | 可 爲 竹竿。 |
| 桃枝 | 《爾雅》云:凡 竹 相近,四寸 有節 者 名 桃枝。今 所產 其 節 相去 踰尺,可 爲 笈笥,不 假 丹漆,又 曰 蒲葵竹。 |
| 茅 | 俗名 笆籬竹。 |
| 公孫 | 長 尺許,成叢。 |
| 四季 | 長筍 不絕。 |
| 筱 | 葉 云 箬葉,以 裹物 不 漬潤。 |
===== 畜之屬 =====
| 牛 | 有 黃牛、水牛 二種。 |
| 馬 | 種 有 自 他境 貿易 而 至,然 皆 駑材。 |
| 羊 | 地 宜草 而 肥息。 |
| 彘 | 《爾雅》豬也。色黑,有 白蹢 者 名 花豬。 |
| 犬 | 有 黃、白、黑 等種。 |
| 貓 | 毛色 等異。 |
| 雞 | 有 黃、白、烏、花色,大者 喜鬭。又 有 潮雞,遇 潮長 則 鳴,孟浩然《天台》詩 所謂“雞 鳴 信 潮早”是也。 |
| 𩿼 | 《爾雅》謂之 鶩,又 有 一種 名 野鴨。 |
| 鵞 | 有 蒼、白 二 種。 |
===== 禽之屬 =====
| 烏 | 《說文》云:“一 名 慈烏,以 其 能 反哺 而 名。”其 腹 白 者 曰 鵶,又 一 種 名 寒鵶,狀 差 小,初冬 來 自 西北 云。 |
| 鵲 | 俯 鳴 則 陰,仰 鳴 則 晴,聞 其 聲 則 喜,故 曰 喜雀。 |
| 鸛 | 陶宏景 云:“有 兩 種,似 鵠 而 巢木 者 爲 白鸛,黑色 曲 頭 者 爲 烏鸛。” |
| 鷹 | 蒼黑色,亦 名 鷙鳥,又有 㖃哳 而 聲 悲 者 曰 鷂,蒼褐色 而 似 鴰 者 曰 隼。 |
| 鳩 | 斑色,《方言》曰 鷦。又 一 種 色 不斑,人 視 其 鳴 爲 耕候,曰 布穀。 |
| 黃鸝 | 一名 倉庚,俗 呼爲 黃鶯。 |
| 雉 | 卽《書》名 華蟲。 |
| 竹雞 | 自呼 爲 泥滑滑,俗 傳 白蟻 聞之 卽 化爲 水。 |
| 山雞 | 觜 與 足 皆 紅色。 |
| 鵪鶉 | 《列子》云“蛙 變 爲 鶉”,又云“鼠 亦 爲 鶉”,善鬭,人 以 密網 取之。 |
| 鴝鵒 | 人 畜 其 雛,以 竹刀 剔 其 舌,可 使 能言,似 鶪 而 有幘 者 是。 |
| 鴿 | 一曰 舶鴿。 |
| 鷴 | 似 水雞 而 色 白。 |
| 翠碧 | 毛 可 爲 飾,南方人 呼爲 紅翠。 |
| 郭公 | 身 赤,而 頭、尾 黑。 |
| 畫眉 | 白眉 褐質,善 鳴,好 鬭。 |
| 雪姑 | 毛羽 黑、白 相間。 |
| 白頭翁 | 似 雀 而 大,首 有 白 點。 |
| 謝豹 | 一名 杜鵑,又名 子規,曰 謝豹 者,似 其 聲。 |
| 雀 | 斑 褐色,又 有 黃色 者 曰黃雀,八九月 羣飛 稻田 間,人 取 爲 披綿鮮,或 曰 海魚 所化,八月 爲 雀,十月 復 入海 爲 魚。 |
| 啄木 | 按《本草》褐 者 爲 雌,斑 者 爲 雄,穿木 食 蠹。 |
| 搗藥禽 | 其 聲 丁當 似之。 |
| 婆餅焦 | 似 雀 而 大,羽 褐色。 |
| 青絲 | 似 雀 而 小,羽 青色 如絲。 |
| 山鷓 | 長尾 而 碧色,觜 與 足 皆 紅。 |
| 伯勞 | 一 名 鶪,一 名 博勞。 |
| 鵜鶘 | 頤下 有 皮,可 容 二升 物,又名淘河。 |
| 青菜 | 嫰緑色,腹下 黃色。 |
| 黃頭 | 褐色,善鬭。 |
| 鴞 | 似 鵩 而 小,一名 鵂𪅳。 |
| 鸂鶒 | 《臨海志》云“毛 五色,善 勅水 取 魚”。 |
| 鸕鷀 | 口中 吐 雛,土人 以 捕魚。 |
| 鷺 | 足 修 而 羽 白,《南越志》云“隨 潮 上下”。 |
| 鷗 | 臆 白,翅 青,《南越志》云“能 隨 潮 上下”。 |
| 鳧 | 飛 甚 速。 |
| 鴛鴦 | 毛羽 五色,雌雄 相逐 水濱。 |
| 紅鸛 | 身 白,觜 與 足 皆 赤。 |
| 鶻 | 似 鷹 而 小。又 有 一種 名 鶻鵃,似 鵲,尾 短,《東京賦》云“鶻鵃 春 鳴”是也。 |
| 花臈 | 似 雀 而 大,色 黃、褐、白、黑 相間,如 花,善 鳴。 |
| 噪天 | 似 雀 而 大,色 如之,性 善鳴,愈鳴 卽 飛 愈高。 |
| 百舌 | 一名 孟桑,遇 春初 作 百鳥鳴。 |
| 十二紅 | 羽毛 紅、褐、碧、緑 相間。 |
===== 獸之屬 =====
| 虎 | |
| 豹 | 有赤、黑 二種,又 有 文 圓者,名 金錢豹。 |
| 豺 | 方言 曰 豺犬。 |
| 狼 | 似 虎 而 小。 |
| 野豬 | 牙 利 如 鎌刃,毛 黑 如 錐。一 名 豪豬,卽 封豕 也。 |
| 山羊 | 有 筋力,善 走。 |
| 麂 | 《爾雅》“麂,犬麕 也,旄 毛,狗 足。”又 有 一種 相類 曰 鹿。 |
| 香狸 | 形 如 羊 而 小,有 力,味 甚 珍,一 名 牛尾狸。 |
| 兔 | 《博物志》云“望月 而 孕”,《論衡》云“嗜 雄豪 而 孕。” |
| 猿 | 貫休 詩“黃猿 領 白兒”,許渾 詩“鐘 盡 隴 猿 吟”,指 台山 也。 |
| 猴 | 舊傳 大歷 中,有 數百 集 寧海 杉林 中,里人 伐木 欲 殺之,有 一 老者 飛出,縱火 爇 其 木,於是 人走 救火,猴 得脫 去,其 黠 如此。 |
| 鯪鯉 | 似 鯉 而 有 四足,能 陸 能 水。一名 鱗鯉,又名 穿山甲。 |
| 刺蝟 | 足 短,多 刺,近人 則 縮。 |
| 獺 | 似 犬 而 口 銳,毛 細,水 不能 濡,善 捕 魚,人 有 魚 鯁,以 其爪 爬項 卽 愈。 |
| 鼠狼 | 生 田野 中,似 鼠 而 尾 如 帚,善 捕鼠。 |
| 鼯 | 《爾雅》云 似 小蝙蝠。 |
| 栗鼠 | 一名 𫜣𪕌鼠。 |
| 竹䶉 | 贊寧 云:“凡 竹刺 入 肉 不能 出 者,啗 此物 立 消。”以 其 食 竹,故 能 化 竹毒 也。 |
===== 魚之屬 水族附 =====
| 鱸 | 肉 脆 者 曰 脆鱸,味 極 珍。又 有 江鱸,差小。 |
| 石首 | 一 名 鯪魚,頭 大 尾 尖,腦 有 雙 小石,瑩 如 玉,故名。鱗 色 如 金,其 小 者 曰 郎君,曰 黃衫;又 其 次盛 於 春 者 曰 春魚,僅 尺許。 |
| 鮭 | 一 名 䲅,俗稱 烏狼。腹 多 刺,肝 毒 殺 人,烹之 必 去 齒目 涎血,冬月 爲 上味。腹 有 朒,白 如 酥,名 西施乳。又 一種 小 而 黃,春半 方 出,名黃鮭。 |
| 鯢 | 俗 作 鰵,三 腮 曰 鯢,四 腮 爲 茅狂。 |
| {魚薦} | 似 𩵓魚 而 膩,宜 鹽 煎炙。 |
| 鯧 | 板 身 而 銳,狀 若 鎗刀,曰 鯧扁。 |
| 沙 | 二十四 種。有 白蒲沙、黃頭沙、白眼沙、白蕩沙、青頓沙、烏沙、斑沙、牛皮沙、狗沙、鹿文沙、鮧沙、{魚歰}沙、燕沙、虎沙、犁到沙、昌沙、丫髻沙、刺沙,其 類 甚 眾。 |
| 比目 | 雙 則 比目,單 則 王餘魚,狀 如 牛脾,鱗 細,紫黑色,眼 相合 乃 行。 |
| 楓葉 | 形 小,味 極 珍。土 人 重之,《海物異名記》云“楓葉 入水 所化 也”。 |
| 鮆 | 子 多 而 肥,夏初 曝乾,可以 寄遠。又 有 大 者 曰 馬鮆,可 膾,一 名 𩵓(魛)魚。 |
| 鯔 | 身 圓長 而 鱗 細黑,味 甘。 |
| 鯉 | 無 大 小,行 皆 三十六 鱗,陶洪景 稱爲 魚王。 |
| 銀 | 口尖,身 銳 如 銀條,以爲 鮓,尤 美。 |
| 鰣 | 一名 箭魚。 |
| {剃魚} | 小 者 曰 康{剃魚}。 |
| 白 | 板 身,肉 美,多 細 鯁。 |
| 鮶 | 似 鯔 而 目 大,似 鯉 而 鱗 麄,能 以 鬣 刺 水蛇 食之。 |
| 鯽 | 出 海中 曰 海鯽;出 陂塘中 者 止 曰 鯽,其 形 皆 扁,而 鯽首 味 甘。 |
| 梅 | 首 大,朱 口,金 鱗。土 人 暴 以 致 遠,次 於 鮆。 |
| 𩵓 | 骨 多 而 肉 白。 |
| 馬鮫 | 無 鱗 而 鋸 齒,青斑色。 |
| 短 | 項 縮 而 短,又 有 一種 曰 鸚哥魚。 |
| 火 | 頭 巨 尾 小,身 圓 通 赤,故 以 火 名。 |
| 𩻣 | 身 如 膏髓,骨 柔 無 鱗。 |
| 竹夾 | 近𩵓,尾 有 硬鱗。 |
| 白袋 | 形 似 牛 而 白,每 自 海 入 江,則 爲 水潦 之 兆。 |
| 謝豹 | 杜宇 鳴 時 有之。 |
| 烏澤 | 與 鯔 相類。 |
| 柿核 | 一 名 秀才魚。 |
| 魟 | 形 圓,似 扇,無 鱗,口 向 下,尾 長於 身,最 大 曰 鯨魟,次 曰 錦魟,又 次 曰 黃魟。 |
| {魚韱} | 形 似 魟,以 鹽 裛,暴 乾,俗 呼 老鴉鯗。 |
| 地青 | 尾 有 刺,甚 長,逢 物 則 撥之,毒 能 中 人。色 白 者 曰 地白,與 魟{魚韱} 相類,又名 邵陽魚、鼠尾魚。 |
| 細鱗 | 生 溪塘 中,以 鱗 細,故名。 |
| 石勃卒 | 一 名 耒魚。 |
| 鮎 | 《爾雅》鯷魚,大 者 長 尺餘,無 鱗,亦 名 鰋,又 呼爲 𩵓。 |
| {苗子} | 身 圓,至 小,宜 爲 鹹。 |
| 華臍 | 形 如 篛笠,有 帔,可 食,一名 老婆魚。 |
| 帶 | 《南海異名記》云:“修 若 練帶,曰 帶魚。” |
| 鱔 | 黃色,狀 如 蛇,或 傳 荇蓼 根莖 所化。 |
| 鰻 | 出 海中 者 齒 尤 銛利,冬晴 鱐之 名 風鰻,宜 於 致遠。出 溪洞 者 曰 鮫鰻,江湖 者 曰 湖鰻,又 有 一種 曰 鯧鰻,或 曰 𩸄鰻,形 似 篛,江海 俱 有之。 |
| 鰫 | 背 青,無 鱗,多 腴,目 旁 有 骨 名 乙禮,曰 魚去乙。鄭注云:“東海 鰫魚也。”品 最下,不 登 賓俎,惟 鹽裛 以爲 鯗 則 佳,暴 其 肚 名 赤魚鰾 云。 |
| 鰍 | 生 泥 中,品 頗 下。 |
| 章巨 | 八 足,首 圓,《南海異名記》“正名 曰蜛蝫”。郭璞《江賦》“蜛蝫 森衰 而 垂翹”是也。海濱人 訛 曰 章魚,又 曰 章舉。一 種 足 似之 而 小,曰 望潮。魁首 駢足,目 在 腰股,其 足 長 三五尺許 者 曰 石蚷。 |
| 江珧 | 以 柱 爲 珍,東坡 有《江珧傳》言 其 甘,郭璞《江賦》曰 王珧。 |
| 螺 | 多種,揜白 有香 曰香螺,味 辛 曰辣螺,有 刺 曰 刺螺,又 有 丁螺、斑螺、黃螺、白螺、田螺 之類,又 有 生 深海 中 可 爲 酒杯 者 曰 鸚鵡螺。 |
| 車螯 | 歐陽公 詩“璀璨 殼 冰玉,斑斕 點 生花”,美此物也。一 名 昌蛤,一 名 魁蛤。 |
| 蝦 | 有 赤、白、青、黃、斑 數色,青者 大 如 掌,土人 珍之,以 餉 遠。梅熟時 曰 梅蝦,蠶熟時 曰 蠶蝦,狀 如 蜈蚣 而 大 者 曰蝦姑,身 尺 餘,鬚 亦 二三尺 曰 蝦王,不 常 有,皆 產於 海。其 產於 陂湖 者 曰 湖蝦,二 鉗 比 他種 其 長 倍之。 |
| 鼈 | 一 名 團魚。 |
| 烏賊 | 腹 有 墨,性 嗜 烏,浮 水上,伺 烏 啄 其 腹,則 以 鬚 卷 食之。骨 名 海鰾鮹,土人 以 元夕 陰晴 卜 多寡 云。 |
| 蛤蜊 | 善 醒酒,山谷詩“商略 督郵 風味 惡,不堪 持到 合利 前”是也。一種 小 而 殼 薄 者 名 蛤蜊姑。 |
| 蟶 | 大 者 曰 竹蟶,長二三寸,大 如 指 而 頭 開。 |
| 蚶 | 《爾雅》謂之 魁陸,有 瓦壟蚶、毛蚶 數種。《臨海土物志》有云:“有 側徑 四寸 者,又 有 烏頭 而 似 蚶 者,一 名 𧍧 云。” |
| 䗯 | 似 蛤 而 長,殼 有 毛。 |
| 龜腳 | 以 狀似之,郭璞《江賦》“石蜐 應節 以 揚葩”是也。 |
| 牡礪 | 陶洪景 云“百歲鵰 所化”,《本草》以 左顧 爲 牡礪,生 海際 崖石 上,磈礧 相連 如 房 曰 礪房。又 有 一種 曰 金錢牡礪 云。 |
| 蝤蛑 | 八 足,二 螯,隨 潮 退殼,一退 一長,最 大 者 曰 青蟳,斑 者 曰 虎蟳,後 二足 扁 濶 名 撥棹 云。 |
| 蠏 | 類 蝤蛑 而 殼 銳,螯 銛利,斷截 如 翦,故 一 名 曰 蠘。有 赤膏 者 俗呼 爲 母蟹,冬 以 滷 漬之 曰 剛蟹,其 無膏 者 曰 白蟹。 |
| 螃蠏 | 俗 呼曰 蟹,螯跪 帶毛,糟之 可 致遠,東坡 云“蠏 微生 而 帶糟”是也。 |
| 彭越 | 《爾雅》名 彭螖,土人 以 其 色青 呼爲 青越。螯 赤 者 名 擁劔,名 執火。又 一種 爲 彭蜞,性 極 寒,正 蔡謨 所謂“讀《爾雅》不熟,幾 爲 所誤”是也。 |
| 千人擘 | 《海物異名記》:“聚刺 獷殼,擘之 不能 入。” |
| 蚌 | 有珠,郭璞《江賦》曰“璚蚌 晞曜 而 瑩珠”。 |
| 海月 | 形 圓如月,亦 謂之 蠣鏡。土人 刮磨 其 表,取 通明 者 鱗次 以 蓋 天窗,謝靈運 詩 所謂“挂席拾海月”是也。 |
| 石帆 | 生 海中 石穴,紫黑色,枝 柯 相連。 |
| 石䗘 | 形圓,色紫 而 有刺。 |
| 鱟 | 雌 常 負 雄 而行,漁者 雙 取之。子 如 麻,醬之 可 致遠。韓愈 詩 云:“鱟 實 如 惠文,首 眼 相附 行”是也。 |
| 䖳 | 一 名 水母,形 如 覆釜,常 有 蝦 隨,食 其 涎縷,其 膚 縮 以礬 可 致遠。 |
| 蛤 | 每 一潮 生 一暈,姚寬《天台》詩 所謂“春潮 生 蛤暈”是也。海濱人 以 苗 栽 泥中,伺 其 長,然後 出。生 吳都 者 佳。 |
| 淡菜 | 一 名 夾殼,或 有 產珠 者。 |
| 𧐈 | 一名 老婆牙,生於 巖 或 簄竹 上。 |
===== 蟲之屬 =====
| 蛇 | 十種。青竹蛇 與 竹 同色;黃花蛇 黃色,喜 捕鼠;蝮蛇 胎化 腹裂 子生,最毒;惟 烏蛇 不 螫 人。 |
| 蜈蚣 | 腐草 所生,足多,有 青、赤 二 色。 |
| 蜥蜴 | 似 蛇,四 足,以 備 四色 者 爲 雄,餘爲雌。縁 籬落 而 黑色 小 者 名蝘蜓;在 壁 名 守宮。 |
| 蠅虎 | 似 蜘蛛 而 灰色,善 捕 蠅。 |
| 鼃 | 三足 者 名 蟾蜍,大 者 名 封蛤,水中 鳴 者 名蝦蟆。 |
| 蚯蚓 | 俗名 曲蟮。 |
| 蜘蛛 | 織 網 取 蚊,小 者 名 蟢子。 |
| 蟻 | 有 黃、白 二 種。 |
| 蝱 | 能 啖 牛馬血。 |
| 蝸 | 雨 時 涎 壁,如 銀色。 |
| 蜻蜓 | 小 而 黃 者 曰 胡梨。 |
| 蜂 | 有 蜜蜂、沙蜂、山蜂 數種。 |
| 蝶 | 大 者 曰 蛺蝶,有 黃、白、黑 數種。 |
| 蠅 | 色 蒼,其 首 赤 而 差 大 者 呼爲 影跡,見 歐陽公 賦。 |
| 螢 | 《淮南畢萬術》“螢火 卻 馬”注云:“取 螢火 裹 以 羊皮,置 土 中,馬 見之 鳴,卻 不敢 行。” |
| 螳蜋 | 青色,長臂。 |
| 蜩 | 《詩》云:“五月 鳴 蜩”,本 生 土 中,夏 則 登木 而 蛻,秋 鳴 爲 蟬。 |
| 蟋蟀 | 一 名 促織,有 尾 爲 雌,無 尾 爲 雄。雄 者 能 鳴,鳴 於 九月,後 爲 寒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