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台州語維基百科
使用者工具
登入
網站工具
搜尋
工具
顯示頁面
舊版
反向連結
新建頁面
新建目錄
最近更新
多媒體管理器
網站地圖
登入
>
最近更新
多媒體管理器
網站地圖
足跡:
•
壅田与田壅
•
探秘方言俗语_绐_和_酘
•
老鹰_为何在方言中唤作_赖鹰
•
端午食饼筒像卷箳
•
舀水_泼水和戽水
•
弹胡钻竹滚_墨鱼笑虮蛄
•
台州话_典型句式和固定搭配例说②一排生_一记生_一镬生_你听懂了没
•
街衕头_怎么读
•
皂伐_的_伐_怎么写
•
石榴果红话_金樱
老继娘与老寄娘_有啥不同
本頁是唯讀的,您可以看到原始碼,但不能更動它。您如果覺得它不應被鎖上,請詢問管理員。
====== 老继娘与老寄娘,有啥不同? ====== 老继娘即后妈。 老继娘绝对是不好的称谓。临海民谚有“六月的日头,老继娘的拳头”。日头,即太阳光。农历六月是一年中最热的时间点,太阳光最毒辣,把老继娘与六月的阳光相提并论,无非说明旧时后妈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 儿时朋友J的亲母早逝,父亲续了弦。据说J七八岁时,有时家中烧面皮吃,烧好后,老继娘常盛好三碗面,一碗给丈夫,一碗给自己,另一碗给亲生的儿子。然后拿一空碗让J自己盛——但不能用筷子夹面条,只能用勺子舀。她说,用筷子不卫生——由于面皮很长,又溜,一舀就溜回到锅里,勺子里便剩下汤。如果再舀,老继娘便开始骂街。而在别人面前,老继娘却自我夸耀:“我每次吃饭面,都让我J自己舀,他喜欢什么就盛什么。” 这可能也是我心目中最早的老继娘形象。 历史上关于老继娘的民间传说很多,大多是反面教材。临海山歌《杜鹃鸟》所唱的,就是看牛小弟面对老继娘的虐待而思念亲娘的事。 与老继娘同音的有“老寄娘”。与老继娘的角色完全不同,老寄娘的形象是慈祥、尊者、有福。 老寄娘也叫干娘、干妈、义母。 旧时农村,往往有拜老寄娘的习俗。往往有这么几种情况。第一种是拜神,这又有两种情形,一是拜物神为父母,如庙里的老爷及一些不会言语的“神物”为老寄爷,这种情形在我们这里不多;二是拜有神灵的人为老寄娘。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拜人为老寄爷。也有两种情形,一是老寄爷家财大气粗,干儿子家则力单势薄,这种情况得要有个中介,因为一般前者是很难与后者相提并论的,只有经过第三方的推荐后才得以同意,历史上严嵩的那些干儿子就是这种情况。在农村,又叫“靠硬”。二是老寄爷家子女众多,而干儿子家子嗣不兴,或者是干儿子家前有几位兄长,均遭夭折,于是家长就设法为刚出生的儿子拜个老寄娘,以求正常成人。 不管怎么说,拜老寄娘是家庭大事,有把儿子寄托给人(或神)的意思,把儿子的命运交给人或神的使命,因此往往需要一定的程序和仪式。老寄娘也不是一般人可承受的了的,据说没有福气的人是不能当老寄娘的。 总之,老寄娘在人们的心目中往往有一种神圣感,农村人常以有一个老寄娘而感到自豪。 老继娘与老寄娘,虽一字之差,发音相差无几,但意义完全不同。人们称谓中,以为老继娘就是老寄娘,这是错误的。其实可以从字面上理解,继为续之意,可理解为第二,老继娘也就是第二个妈;寄为寄托之意,把自己寄托给谁,农村中拜神为老寄娘,其实是把自己的命交给了神,希望神能保佑自己一生平安,事事有成。 其实,在我们临海,两者的发音还是有区别的。老继娘的继与娘都念平声,叫起来的娘是拖音的。老寄娘的寄与娘则发仄声,叫起来不拖泥带水,很是干脆。 戴相尚 https://paper.taizhou.com.cn/taizhou/tzwb/pc/content/202104/06/content_109349.html
老继娘与老寄娘_有啥不同.txt
· 上一次變更:
2025/11/23 16:31
由
benojan
頁面工具
顯示頁面
舊版
反向連結
新建頁面
新建目錄
回到頁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