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房经里的方言_摘麻糍䞁
差異處
這裏顯示兩個版本的差異處。
| 兩邊的前次修訂版前次修改 | |||
| 洞房经里的方言_摘麻糍䞁 [2025/11/23 17:20] – benojan | 洞房经里的方言_摘麻糍䞁 [2025/11/23 19:52] (目前版本) – benojan | ||
|---|---|---|---|
| 行 15: | 行 15: | ||
| “责麻糍宴”,就是送洞房仪式中的一个环节。介绍了诞生习俗及婚礼旧俗后,“责麻糍宴”自然也就不言而喻了,就是先留下个长度尺寸标准,等新娘生下小孩过对周时,到新娘家吃对周麻糍,新娘应该按新婚夜留下的长度尺寸标准,客客气气地向亲戚邻居分赠对周麻糍。“责麻糍宴”虽也带有嬉戏之意,实际就是祝福新人早生贵子。 | “责麻糍宴”,就是送洞房仪式中的一个环节。介绍了诞生习俗及婚礼旧俗后,“责麻糍宴”自然也就不言而喻了,就是先留下个长度尺寸标准,等新娘生下小孩过对周时,到新娘家吃对周麻糍,新娘应该按新婚夜留下的长度尺寸标准,客客气气地向亲戚邻居分赠对周麻糍。“责麻糍宴”虽也带有嬉戏之意,实际就是祝福新人早生贵子。 | ||
| - | “责”为方言记音字,用手指卡住绳线两处拉扯使断之义,笔者未查到本字,义与摘更近些。因“责”与“撒”(方言与狭窄之窄音近)音较近之故,所以有人写作“扎”或“撒”字。“宴”也为方言记音字,本字旧志写作“□”字,音厌,本音与方言音同,编纂于上世纪四十年代的《黄岩县新志》引《篇海》解释为“比长短也”,并加按语曰:“俗谓两物并量比较长短曰 长短;又托人购物或制器先以一定长度之绳线与之作为标准曰 头。” | + | “责”为方言记音字,用手指卡住绳线两处拉扯使断之义,笔者未查到本字,义与摘更近些。因“责”与“撒”(方言与狭窄之窄音近)音较近之故,所以有人写作“扎”或“撒”字。“宴”也为方言记音字,本字旧志写作“□”字,音厌,本音与方言音同,编纂于上世纪四十年代的《黄岩县新志》引《篇海》解释为“比长短也”,并加按语曰:“俗谓两物并量比较长短曰□长短;又托人购物或制器先以一定长度之绳线与之作为标准曰□头。” |
| 𣃾长短的方言至今偶尔还有人使用,早时有首童谣:“甚人个爸,驶三卡,一驶驶到飞机场,望着一个小度娘,𣃾𣃾相,样样长……”“甚人”,方言音“减尔”,“何人”之意,编纂于上世纪四十年代的《黄岩县新志》载:“甚字从甘,入甘部,甘之上声,音减。”童谣中的“𣃾𣃾相”,就是“并量比较长短”之意。而“𣃾头”一词在当今方言中几乎消失,洞房经中的“𣃾”,就是“𣃾头”,也就是用绳线制成的分发对周麻糍的长度标准。因此,方言的“责麻糍宴”,应写作“摘麻糍𣃾”较为妥帖。 | 𣃾长短的方言至今偶尔还有人使用,早时有首童谣:“甚人个爸,驶三卡,一驶驶到飞机场,望着一个小度娘,𣃾𣃾相,样样长……”“甚人”,方言音“减尔”,“何人”之意,编纂于上世纪四十年代的《黄岩县新志》载:“甚字从甘,入甘部,甘之上声,音减。”童谣中的“𣃾𣃾相”,就是“并量比较长短”之意。而“𣃾头”一词在当今方言中几乎消失,洞房经中的“𣃾”,就是“𣃾头”,也就是用绳线制成的分发对周麻糍的长度标准。因此,方言的“责麻糍宴”,应写作“摘麻糍𣃾”较为妥帖。 | ||
洞房经里的方言_摘麻糍䞁.1763889604.txt.gz · 上一次變更: 由 benoj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