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台州語維基百科
使用者工具
登入
網站工具
搜尋
工具
顯示頁面
舊版
反向連結
新建頁面
新建目錄
最近更新
多媒體管理器
網站地圖
登入
>
最近更新
多媒體管理器
網站地圖
足跡:
•
皂伐_的_伐_怎么写
•
豁_字怎么读
•
石榴果红话_金樱
•
断奶_台州方言怎么说
•
壅田与田壅
•
探秘方言俗语_绐_和_酘
•
老鹰_为何在方言中唤作_赖鹰
•
端午食饼筒像卷箳
•
舀水_泼水和戽水
•
弹胡钻竹滚_墨鱼笑虮蛄
汆与煠
本頁是唯讀的,您可以看到原始碼,但不能更動它。您如果覺得它不應被鎖上,請詢問管理員。
====== 汆与煠 ====== 余喜华 /文 中华菜系众多,菜品丰富多样,从而衍生出五花八门的烹饪技法,如炒、烩、焖、炖、煎、卤、熘、爆、炸、腌等等。而在台州方言中,“汆”和“煠”两种烹饪方法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各自不同特点。 汆,音“cuān”,方言读音相同,指将食材在沸水中稍微煮一煮,至半熟或去腥的效果,然后捞出备用。如将切块的生肉汆一汆,以去除血水和腥味,然后用以卤或炖;将切好的蔬菜汆一汆,捞起立即用冷水冲淋,以保持其色泽鲜亮,后续再炒制时不易变色。 煠,音“zhá”,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附列为“炸”的异体字,黄岩方言读作“贼”,意为用水煮熟食材。既可以将食物放在冷水里煮沸,直至煮熟;也可以将食物放沸水里煮熟,视食材性质而定。活的动物性食材,比如螃蟹,要冷水下锅,使其缓慢受热,要是沸水下锅,它们一挣扎,蟹脚全掉光,卖相不好。 “汆”与“煠”,相同点是都在水里煮食物;不同之处是,“汆”是稍微煮一下,不能将食物煮熟,“煠”是将食物煮熟,以适口为原则。 “汆”字在现代汉语中还算常用,今人易懂,而“煠”字已较少使用,多见于方言或古文献。下面重点说说“煠”。 《广韵·洽韵》“汤煠”,也指沸水煮。《广雅》“瀹也”,或作“㴙”。㴙是煠的异体字。 《通俗篇·杂字》载:“今以食物纳油及汤中一沸而出曰煠。”哦!此处若将食物放油中沸出,“煠”通“炸”。 明徐光启《农政全书·卷四六·荒政·救荒本草一》记载:“野生姜……采嫩叶煠熟,水浸淘去苦味,油盐调食。”徐老先生的意思,像野生姜之类的野菜嫩叶,先沸水煮熟,再冷水浸泡去苦味,然后调味做成凉菜吃。现代人做野菜凉拌,基本沿袭徐老先生之法。其他蔬菜或肉类、下水之类,要做凉拌菜,必须先煠熟再调味,不能简单汆一下就做成凉菜,要不然细菌、寄生虫未杀死,吃了坏肚子。 https://paper.taizhou.com.cn/taizhou/tzrb/pc/content/202505/27/content_228999.html
汆与煠.txt
· 上一次變更:
2025/11/23 17:09
由
benojan
頁面工具
顯示頁面
舊版
反向連結
新建頁面
新建目錄
回到頁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