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方言里_看旧时台州婚俗

這是本文件的舊版!


嫁囡好笑弗笑

台州老话:做牛好叫弗叫,嫁囡好笑弗笑。牛痛不叫,你鞭打它也不叫。因疼痛而呼号,土话称“西”,呻吟不止,“叫大皇天”、拔命样(拼命叫)。

嫁囡本是大喜事,应该高兴才是。旧时,女儿出门那一刻,做娘的往往背转身抹泪。看着一手拉扯大的宝贝囡从此嫁作人妇、入别家门,总会情不自禁地流露出牵挂、失落和不舍,忍不住默默垂泪。旧时台州不少地方的婚俗是“哭嫁”:新人临出门时,母亲、姐妹嚎啕大哭,以示不舍。

有道是“好挣拨囡,孬挣卖囡。”台州话的“拨”含义是“给”,也延伸出“嫁”的意思。而娶媳妇则叫讨新妇。讨:娶。挣:赚(钱)。方音撑。屋里有(家里富)嫁囡,屋里穷卖囡。这跟家境有很大关系:穷人家像卖女儿,要男方彩礼以贴补父母。富家女嫁妆应有尽有,“扛嫁资”的队伍一眼看不到头,号称“十里红妆”。台州老话:“命好弗到贫家开,命{疒+吞}{勿会}进富豪门。”命生得好不会嫁到穷家去,命不好也挤不进豪门做阔太。富家子弟有财有貌,想嫁的姑娘踏破门槛,“穿红弗来着绿来”。着:穿。有的人心比天高但命比纸薄,生落地拔是(生来就是)丫头命,村姑身。不少老百姓的旧观念是:福禄都生好,命都主噢(了)。“生好嘅(的)命,钉死嘅秤。”有的人“头世修来”,生来福气好,有的则一副克夫相,败财相。运好弗用起早,有的女子倒死运,嫁了几次,都不如意。“一脚踏水,脚脚踏水。”

为什么嫁囡好笑不笑?为女儿长大觅到如意郎君欣喜之余,或许隐隐地为女儿担忧。天台俗语:别人稻麦大,自己囝(儿)囡好。黄岩、路桥话说“自囝囡,自服眼”“癞头囝啊自己好”:自家孩子怎么看都好。在娘家时家务不会做有人代劳,可能万事让着、宠着,哪怕做错事也有娘爸护着。台州话叫粑娘腰。娘腰粑惯爻。意思是,长期生活在妈妈身边,事由妈妈包办,有妈宠护着,难免有依赖性,家务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欠缺。可一旦踏入夫门,就身不由己了,一切全靠自己操持。恰如临海老话所说:“有娘作娘腰,呒娘拼命熬!”作娘腰:撒娇;熬:忍受。有娘在侧,免不了撒撒娇;但离开了娘独立生活,只好拼命坚持,自强自立,撑起一片天。尤其是自己做了母亲后,激发出意志力,会变得刚强起来,所谓“女本柔弱,为母则刚”。

家娘讲新妇,亦(越)讲亦(越)胀肚

或许,母亲对女儿还有一层担心:婆媳如何和平共处?

旧时,踏入夫门的媳妇,无论家庭地位和经济地位,都处于弱势。除了“上侍公婆、中从夫君”,将来还要“下教子女”,压力很重。

民间老话讲:共天下好过,共间下孬过。或说“共天下好过,共屋瓦(或“瓦瓦”即瓦)难过。”同爿天没事,共个屋檐生活,日加日在聚队(一起),难免磕磕碰碰,产生各种矛盾和摩擦。所以“家娘新妇”(家娘指婆婆,新妇指媳妇)是一对天然的矛盾,关系和谐的婆媳少之又少。婆媳关系是许多家庭的雷区。

“婆媳是天敌”的断言尽管有些夸大,但自有几分道理,毕竟婆婆不是亲妈,想外人处处包容你的任性并非易事。母女是血缘关系、婆媳则是社会关系。所以台州俗语说:“家娘讲新妇,亦讲亦胀肚。”婆婆讲媳妇,越讲越生气,气得卜卜(音近普)叫,嘴气乌都噢(黑了)。胀肚:生气。胀,喻指生气。如:讲勒胀肚;肚啊胀饱;胀得猛。话胀死人:伤人的话很气人。胀死、饱胀:生闷气,很不高兴。婆媳互相看不顺眼的比比皆是。有的小两口离婚,婆婆难辞其咎。

旧时,大家庭里,还有“姑娘嫂”的复杂关系。譬如产后“送月里”,温岭俚语云:“嫂送姑娘,像模像样;姑娘送嫂,弗论多少”,这也反应了媳妇的弱势地位。姑娘嫂:姑、嫂。

当然,婆媳和睦亲如母女的也有,颇为难得。一般来说,婆慈在前,媳孝在后。慈婆之下,多有善媳,恶媳稀见。恶婆之下难有孝媳。所以婆媳互相包容最为重要。人心换人心,当彼此付出真诚,凡事有商有量,互相尊重、谅解时,婆媳关系才会和谐。温岭话“娘傲囡好勿算好,家娘傲新妇好实在好”,这句感叹似乎从反面印证了“婆媳是天敌”的说法。傲:夸赞。

有趣的方言里_看旧时台州婚俗.1763818742.txt.gz · 上一次變更: benoj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