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方言俗语_绐_和_酘
差異處
這裏顯示兩個版本的差異處。
| 兩邊的前次修訂版前次修改 下次修改 | 前次修改 | ||
| 探秘方言俗语_绐_和_酘 [2025/11/23 15:55] – 移除 - 外部編輯 (Unknown date) 127.0.0.1 | 探秘方言俗语_绐_和_酘 [2025/11/23 17:04] (目前版本) – benojan | ||
|---|---|---|---|
| 行 1: | 行 1: | ||
| + | ====== 说说“绐”与“酘” ====== | ||
| + | 管金定 /文 | ||
| + | |||
| + | 台州有两句方言俗语,虽说得轻松自如,弄得不好,实也是性命攸关。其一是“绐(音旋)死人弗偿命”, | ||
| + | |||
| + | “绐”在我们方言中一字多音多义。旧志《黄岩县新志》引《说文》解释:“绐,丝劳即绐。”故此,该旧志加按语曰:“凡丝织品裹物太重时则不胜其劳而中坠,俗谓之绐肚,读若殆。”该旧志又引《史记·高祖本纪》:“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欺也,诈也。”按语云:“俗谓饰辞欺人曰绐人,读旋,去声。” | ||
| + | |||
| + | “绐死人弗偿命”的“绐”字,方言就读“旋”音,是欺骗、欺诈的意思。当然,这里的“绐”,是指带有调侃、戏谑意味的欺骗。民间有人调侃、戏谑孩童,孩童家长常会说:“(弗要)听渠绐,渠是绐死人弗尝命。”(弗要)为方言合音字,“弗要”二字合成一语,音略近少。有人写作“覅”,“覅”虽也是吴语合成字,但与我们方言(尤其台州南片方言)的“少”音不同,故我坚持写(弗要)。也有人写成“笑”,乃方言记音字。善意的调侃、戏谑,自然无需偿命,就犹如方言俗语的“吹牛皮不上税”。 | ||
| + | |||
| + | 高祖“绐‘贺钱万’”,不但没有吃亏,反捞了个天大的好处。高祖刘邦,字季,时任沛县泗水亭的亭长。当时,吕公因避仇人客居沛县县令家,沛中豪杰和官吏都去拜访祝贺。萧何负责接待事宜,并规定:“贺礼不足一千的,一律坐到堂下。”高祖平素就看不起这帮官吏,于是在进见的门帖上谎称:“贺钱一万!”其实并没带一分钱。吕公见到高祖门帖,大为吃惊,赶忙迎出门外。吕公善相面,见高祖仪表堂堂,相貌不凡,非常敬重,果然领其到堂上入座。萧何私下提醒:“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吕公自然不听。高祖也不谦让,还堂而皇之地坐到了上座。席后,吕公留下高祖,说他面相清奇,今后必定尊贵,嘱其好自珍重,并将亲生女儿许配给他。吕公的这位女儿,就是后来的吕后。 | ||
| + | |||
| + | 高祖“绐人”,还抱得美人归,大概有三方面原因。其仁义爱人,乐善好施,故而有了较好的口碑;其性格豁达,不拘小节,才会“绐人”,还敢堂而皇之地坐到了上座;再是其自带强大无比的气场,能镇住全场,还被吕公“相”出前途无量。 | ||
| + | |||
| + | 相比高祖,项羽就被绐惨了。《史记·项王本纪》记载:“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谁知往“左,乃陷大泽中”,导致项羽陷入绝境。项羽之死,或许是历史的必然,但如果田父不“绐”其往左,起码暂时不会有乌江自刎的悲壮。 | ||
| + | |||
| + | 酘,《集韵》注为“大透切,音豆”,本音与我们方言音同。《黄岩县新志》载:“《集韵》:酘,酒再酿也。按:俗谓以酒作水,投入酒中再酿之曰酘。又凡以液体冲入他液体而温和之亦曰酘。又以毒药投食物内杀人,曰酘死。”“吃砒霜酘(音豆)大虫”,显然是夸张的比喻,通常指极其愚蠢、根本行不通的办法或主意。就如同“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比喻不冒大风险、不付出巨大代价,就难以有重大的收获。但用孩子为诱饵套狼,与先吃下砒霜去毒老虎的比喻,同样都是夸张的手法。 | ||
| + | |||
| + | http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