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台州語維基百科
使用者工具
登入
網站工具
搜尋
工具
顯示頁面
舊版
反向連結
新建頁面
新建目錄
最近更新
多媒體管理器
網站地圖
登入
>
最近更新
多媒體管理器
網站地圖
足跡:
娘舅_娘舅_走来走开空双手
本頁是唯讀的,您可以看到原始碼,但不能更動它。您如果覺得它不應被鎖上,請詢問管理員。
====== “娘舅、娘舅,走来走开空双手” ====== 穿过时代的风尘,温岭的民间歌谣你还记得多少 {{:温岭民间歌谣.jpg?400|}} 李剑峰 文/供图 娘舅、娘舅, 走来走开空双手。 牛屙嵌糕韧纠纠, 牛尿拉起当老酒。 篱梢抲起打娘舅, 问你下次空手弗空手? 穿过50年的风尘,我与这首《打娘舅》的儿歌重逢。只是以前是靠听觉获取,小伙伴们在屋檐下、道地里,一遍又一遍地高声朗诵,在我的耳边响起;现在是用视觉,在一本叫《温岭民间歌谣》的书中读到。 小孩盼望娘舅“带货” 此儿歌既有趣、顽皮,又透露着一股“狠劲”和“杀气”——那个时候社会贫穷,物资匮乏,有亲戚上门来,小孩巴望着能带点“捏手”来解馋、享用,哪怕是一个饼、一粒糖,可娘舅小气,于是,我们也只能这么“款待”娘舅,还发出“严正警告”。这首看似平常,随意拈来,几近“胡说”的儿歌,现在从专业来看,竟然每一句都严格地合辙押韵,真是难得。 《温岭民间歌谣》是温岭“非遗”丛书中的一种,由陈海旭主编,是经搜集整理,汇总筛选,最后交由西泠印社出版。这是温岭民间歌谣的大汇集,内分为劳动歌、生活歌、时政歌、情歌等。我则更愿意聊聊其中的儿歌。每个人都经历过童年,更因为儿童是受教育的开始,特别是那个农耕又是文化贫乏的年代,儿歌是一抹亮色,一缕温柔,让每个人留下永远的记忆。 现在吟咏这书中一首首儿歌,仿佛回到从前,回到儿童,内心也变得单纯、快乐和可爱起来,往事漫漫在流淌。 用的是土话方言,朗朗上口 儿歌用的是土话方言,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它朗朗上口,讲究押韵,有节奏感,儿童哪怕刚开始牙牙学语,喜欢这样的表述,从家长角度,是培养幼儿口语能力的好方法。 我曾在女儿刚学会说话时,就教她《燕啊燕,飞上天》,她竟然一句一句都跟下来了。就是开头说的《打娘舅》,其实并不一定是娘舅空着手来了后儿童在吟唱这首儿歌,而是平时就这么高声朗诵着,享受着那愉悦感。比起唐诗、宋词来,儿童特别是幼儿更容易接受这些乡土味、生活味的歌谣。有些儿歌还伴随着游戏。 台州儿歌很多,有《兜兜虫》《扇扇凉,勿赖娘》等 《兜兜虫》可以从幼儿数个月就开始玩了。抱幼儿在膝盖上,把他的两个食指一下一下地戳着,同时念着:兜兜虫,虫袅袅/兜兜鸟,鸟会飞/兜兜鸡,鸡会啼/兜兜蝴蝶飞过溪。唱完最后一句,把幼儿两手向外一展作飞翔状,幼儿会咧开嘴巴笑。大概幼儿在听到富有音乐感的声音外,眼前会出现画面,出现物象。短短四行,二十多个字,花时十几秒,就做了一回游玩,进行了一次启蒙教育。 炎热的夏日,大人有时候是当姐姐当哥哥的少年,拿着一把蕉扇或蒲扇摇着,在哄小孩,唱着《扇扇凉,勿赖娘》。而《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流露着那么一份亲情,呈现着那么一幅风俗画。 儿歌呈现农耕生活,描述世态人情,提高儿童的认知能力,《大啜小》是这样的:大蛇啜小蛇/小蛇啜蛤蟆/蛤蟆啜蛱蜢/蛱蜢撩稻花。直观讲,是告诉了一些生活常识,从深处讲,画出了一张食物链图。 正在消失的歌谣 《黄头雀,尾巴长》却是:黄头雀,尾巴长/挑拢反嘴打家娘/家娘硬,嫁竹筻/竹筻悬料伶,嫁拨飞蛉/飞蛉摇尾巴,嫁拨乌老鸦/乌老鸦只格蹿,嫁拨乱钻……就这么一直嫁下去,想象丰富,跳跃性大,出奇不意,又不觉得唐突,用现在的话来说,让人脑洞大开,犹如在播放着一部不断反转的戏。 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工业化、城市化、电子化、信息化的来到,这些农耕时代的儿歌,之所以成为“非遗”,是因为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少,之所以要保护“非遗”,是因为即将在这个世界上消失。《温岭民间歌谣》出版,无疑是一件大好事,把曾经流传于民间如今已很少吟唱的歌谣结集出版,得以汇总,得以保存。但我想,这还不够,能否让这些“死”的“活”起来呢。文化礼堂需要各种活动去支撑,同样,歌谣的传唱也可以借助文化礼堂来开展,相得益彰。不需要花费多大精力,多大人力,比如,暑假组织本村学生,由一名老师(此老师不一定就是学校的老师)教唱儿歌,让儿童少钻进电脑、电视和手机里,增加人与人的交流,甚至可以创作歌谣,起码可以“仿造”。 最年轻的歌谣 在《温岭民间歌谣》里有一首儿歌,叫《拍手歌》: 我零你零,林妹妹。 你一我一,一休哥。 你二我二,王小二。 你三我三,三毛流浪记。 你四我四,四大金刚。 你五我五,拜见五公主。 你六我六,六六打电话。 你七我七,七个小矮人。 你八我八,八仙过海。 你九我九,喝杯老酒。 你十我十,石头剪刀布。 七八九,跟我走, 走到河边咬一口。 客人来了咚咚咚, 客人去了劈劈劈。 好孩子、好孩子摸摸脸, 坏孩子、坏孩子打屁股。 这应该是这本歌谣集中最年轻的一首儿歌,你看出现了“一休哥”,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女孩还有玩这个游戏的。两个女孩面对面坐着,边唱歌谣,非常有节奏感,边两手轮流击打对方的手掌,念到人名或名称时,还要做出相对应的手势和情态,最后还以石头剪刀布来决出输赢,赢者享受“摸摸脸”的待遇,输者却要被“打屁股”的惩罚。 不妨以这首为“蓝本”,把当今和村里有特点、出名的、流行的人名和事物,替换进去,通过这些活动,在少年儿童心中留住乡音,感受乡情,记住乡愁,也一定会让他们终生难忘这些活动,就如我与有关儿歌的经历。
娘舅_娘舅_走来走开空双手.txt
· 上一次變更:
2025/11/23 00:44
由
benojan
頁面工具
顯示頁面
舊版
反向連結
新建頁面
新建目錄
回到頁頂